9S管理结合色系管理模式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效果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9S管理结合色系管理模式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效果的研究

廖艳俊

罗平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云南曲靖 655800

【摘要】目的:9S管理结合色系管理模式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效果的研究。方法:采用9S管理结合色系管理模式,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进行评估,包括消毒效果和过程记录,通过生物指示物和物化指示物变化、消毒剂使用情况、时间和温度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消毒效果评估和消毒过程记录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生物指示物死亡率和物化指示物变化结果显示研究组效果更佳。研究组在消毒剂使用情况记录和消毒设备维护记录方面也更出色(P<0.05),但需注意控制消毒过程中的时间和温度。结论:9S管理结合色系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效果。研究组在消毒效果评估和消毒过程记录方面表现显著优异,有助于提高消毒效果稳定性和一致性,保持消毒设备良好运行状态,但需加强对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关键词】9S管理;色系管理;外来医疗器械;消毒效果

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管理科室须对引进的医疗器具实施严格监管,防止发生病原体互相传播,此举至关重要[1]。鉴于该状况,实行高效率的管理策略以支配进口医疗设备显得格外重要。本项探究的目标是对采纳9S管理模式及实施色彩分类方法对改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外来医疗器械成效进行评估,旨在提高消毒剂的稳定性和标准化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2.06至2023.01,选取此时段院内治疗的患者120例展开分析。以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划分组别,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各自有60例。对照组显示男女性别之比=60:60,年龄区间:25-65岁,均值(45.2±5.6)年。病程区间:1年以内,均值:(8.3±2.1)月。研究组显示男女性别之比=58:62,年龄区间:28至68岁,均值:(46.5±6.3)年。病程区间:一年以内,均值:(8.1±2.0)月。二组的临床基础信息经过比较后未见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2.已经确诊需要使用外来医疗器械进行治疗或检查的患者。3.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2.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提供有效的研究数据。3.曾经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4.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不愿意参与本研究。

1.3 检测方法

对照组: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情况调查:经过审阅问卷和医疗档案,搜集实验组受试者在使用外来医疗设备时的管理数据,涵盖采购渠道、保存环境、分配途径以及设备使用后的清洁、杀菌和处置等关键步骤。器械消毒效果的检测方法:生物指示物检测法:在实验的对比部分,参与者所操作的医疗器械,在经过消毒程序之后,利用特定的细菌芽孢等生物标志物来跟踪细菌数量的增加,进而对清洁效果进行了量化评估。生命迹象的衰减率展现了清洁过程的成效。物化指示物检测法:在清洁流程中,借助化学标识带或卡片对诸如温度、湿度及压力等物理变量的变动进行检测。设备借助色彩变化来指示是否处于适宜的消毒状态。

研究组: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情况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与医疗档案的细致审阅,本研究集合并分析了参与研究的患者所应用的各类外来医疗装置的管控资料,覆盖了购置、保存、分配、应用及废弃等核心流程。器械消毒效果的检测方法:生物指示物检测法:在对待实验组受试者所使用的输入性医疗设备进行了消毒处理之后,通过培育生物标志物的方法来评价其消毒效果。物化指示物检测法:相较于对照组,我们通过采用生物指示剂来对杀菌过程中的物理指标变化进行监测。

1.4 观察指标

1.消毒效果评估:生物指示物检测结果:记录消毒后对照组和研究组使用的外来医疗器械进行生物指示物培养后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生物指示物死亡率,以评估消毒过程的有效性。物化指示物检测结果:记录消毒过程中的物理参数变化情况,如化学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观察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指示剂颜色变化是否一致,以判断器械是否暴露于适当的消毒条件下。残留物检测结果:观察消毒后的器械表面是否有残留的污物、血液或其他污染物。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残留物清洁程度,评估消毒后的器械清洁效果。

2.消毒过程记录:消毒剂使用情况记录:记录消毒过程中所使用的消毒剂类型、浓度和使用方法。消毒时间及温度记录:记录消毒过程中的时间和温度,确保消毒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消毒设备维护记录:记录消毒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定期清洁、维修和校准等,以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

1.5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3.0软件包对不同组别数据进行统计,对于相关器械状况等符合正态分布趋势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阐示,进行t检验。不同组别数据经过比较后可见差异(P<0.05)。

  1. 结果

2.1 比较消毒效果评估情况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消毒效果评估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n)

生物指示物检测结果(%)

物化指示物检测结果(%)

残留物检测结果(%)

研究组

60

98.5±1.5

74.8±2.9

91.7±2.3

对照组

60

97.3±2.1

72.6±3.4

89.2±2.8

t值

-

3.6018

3.8133

5.3442

P值

-

0.0005

0.0002

0.0000

2.2 比较消毒过程记录状况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除消毒温度外,其余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消毒过程记录状况比较(

组别

例数(n)

消毒剂使用情况记录(%)

消毒时间记录(分钟)

消毒温度记录(°C)

消毒设备维护记录(%)

研究组

60

78.1%±1.9

64.8±2.8

56.2±2.5

91.2%±2.2

对照组

60

75.2%±2.4

62.3±3.1

55.5±2.7

88.5%±2.6

t值

-

7.3384

4.6357

1.4735

6.1405

P值

-

0.0000

0.0000

0.1433

0.0000

  1. 讨论

本研究旨在评估融合九项管理原则和色彩管理策略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效能的影响。通过对消毒效果评价和消毒程序记录的分析,发现研究组在生物学标志物存活率、物理化学标志物变化率以及清除余留物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些结果凸显了管理策略融合应用对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性。虽然研究组取得了优异成果,但也强调了对消毒时间和温度的精准管理的重要性。这些发现对医疗设备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发现,在消毒效果评价中,研究组的生物学标志物存活率显著提升至98.5%±1.5%,而物理化学标志物的变化率为74.8%±2.9%。此外,研究组在清除余留物质方面略有提升,绩效指数达到91.7%±2.3%,相较于对照组的89.2%±2.8%。该研究揭示了九项管理体系与色彩控制管理策略融合运用对医疗机构外来医疗设备管理的显著效果。对于消毒设施的保养记录,研究组记录的维护情况占比约为68.9%±4.8%,其中大约88.5%的记录涉及设备的清洁与保养。然而,在消毒时间和温度记录方面,研究组的消毒时间为64.8±2.8分钟,而温度在56.2°C至58.7°C范围内,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2]

研究组在提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进口医疗器械管理效能方面表现优异,主要归因于他们融入了九项管理原则和色彩管理策略。这一融合使得他们在消毒成效的评估及消毒程序的记录方面展现出卓越的特性。

采用了九项管理原则,该原则注重整顿、整理、清扫、清洁、清楚、安全、教育、规范、自律等方面,有助于确保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流程有序、规范。这种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可以确保在消毒过程中不会出现遗漏或失误,从而提高了消毒效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其次,结合了色彩管理策略,通过将不同颜色与不同功能或程序相关联,使得人员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执行各项管理任务。这有助于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并且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特别是在消毒程序的记录和执行过程中。

综上所述,研究组之所以表现优异,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九项管理原则和色彩管理策略,使得管理流程更为规范、高效,从而提高了消毒成效的可靠性和持续性。然而,他们也意识到杀菌时刻与温度的精准管理仍然十分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消毒成效的卓越性[3]

参考文献:

[1]李爱琴,周彬.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在提高复用医疗器械再处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4,41(03):238-240.

[2]田红,李颖,王鹏,等.全国209家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后再清洗消毒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4,41(03):196-198.

[3]张玉梅,高琴,刁春飞,等.信息化追溯系统联合器械图谱技术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再处理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24,45(02):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