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皮肤护理与感染控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早产儿皮肤护理与感染控制的研究

薛军民

山西省儿童医院 030001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早产儿护理过程中潜在危害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重要性。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最早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以确保食品安全,制定并应用接触点服务标准,组织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加强接触点的监督与考核,以进一步提高科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和医院美誉度。

关键词:早产儿;皮肤护理;感染控制;研究

引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机体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细胞组织发生萎缩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常见于早产儿。临床常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提高肺泡表面张力,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由于患儿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因此,为实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目标,需采取高效率、精细化护理干预。传统被动且单一的护理干预模式,在患儿风险防控中效果不明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6月住院治疗的84例NICU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且为单胎活产儿;(2)早产儿胎龄为32~36周;(3)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为1500~2500g的早产儿);(4)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并发症;(2)干预前已存在皮肤感染或受损者;(3)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者。脱落标准:住院期间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早产儿。经以上标准筛选,根据就诊时间,将2021年7—12月就诊的40例NICU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6月就诊的44例早产儿纳入干预组。对照组早产儿男24例,女16例;胎龄33~36周,平均胎龄34.17±0.52)周;出生体重1550~2431g,平均出生体重(1980.26±214.59)g;分娩方式:剖宫产30例,自然分娩10例。干预组早产儿男25例,女19例;胎龄32~36周,平均胎龄33.98±0.65)周;出生体重1508~2490g,平均出生体重(1933.71±241.08)g;分娩方式:剖宫产29例,自然分娩15例。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维持恒温环境,确保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进行皮肤护理和定期翻身,按需进行光疗、输血等治疗措施,针对早产儿特点进行喂养管理,包括母乳喂养、低体重喂养和喂养量的调整,同时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如隔离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早产儿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HACCP理论的早产儿护理方案。(1)危害分析:针对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各种潜在危害的来源、性质、发生概率以及严重程度。(2)确定关键控制点:识别早产儿护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如氧气供应、感染控制、喂养管理、温度控制等。(3)设定关键限值:为每个关键控制点设定临界值,以确保早产儿处于安全范围内。为了促进皮肤愈合,对患儿体位有特殊要求,采取俯卧位与侧卧位交替,充分暴露和保护患处皮肤。患儿开始肠内营养后,进行母乳管饲喂养,喂养前评估患儿腹部、肠鸣音及胃内容物潴留情况,喂养时轻托患儿躯体,避开患处,采取重力喂养,喂养后取右侧卧位避免溢奶,半小时后取俯卧位,密切观察患儿情况,防止发生吐奶和窒息。此外,动态监测血糖,保持出入量平衡。由于患儿为气管插管,俯卧位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变更体位时需2名护士协助翻身,防止管路发生扭曲、压迫、移位和变形。

1.3观察指标 

(1)皮肤状况:于干预2周后,使用新生儿皮肤状况评分表(NSCS)评价两组早产儿的皮肤状况。该量表从皮肤干燥度、红斑、皮肤损伤3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1~3分,总分3~9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早产儿皮肤损伤度越高。(2)皮肤损伤发生率:记录两组早产儿在干预期间的皮肤损伤情况。(3)护理满意度:于干预2周后,邀请早产儿家属填写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该问卷分从护理专业技能、操作效率、服务态度、沟通交流等维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60分代表“不满意”,60~74分代表“一般”,75~89代表“满意”,≥90分代表“非常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皮肤状况比较 

干预2周后,干预组早产儿NSCS各维度(皮肤干燥度、红斑、皮肤损伤)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早产儿皮肤损伤率比较 

干预2周后,干预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以及护理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与转变,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单一的护理服务方式和宣教模式,已难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开展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时,要重点了解患者的具体护理服务需求,紧扣患者的接触点,在每一个接触点上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才能使护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护理质量。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模式是指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并运用证据,对服务对象实施最佳的护理。其核心思想是批判性地接受现有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证据,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易变性,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基础且有证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

早产儿皮肤黏膜娇嫩脆弱,采用无创通气易出现充血、水肿、坏死等鼻部皮肤损伤的发生,易继发感染,影响患儿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因此,保持气道通畅,确保鼻部皮肤黏膜完整性是护理的重点。通过改进固定装置和鼻部皮肤的减压措施等,有效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正压通气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可见多维度评估与干预在早产儿无创通气的护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过控制早产儿室的物理环境,给予发育支持,将患儿置于自制的一体式多功能鸟巢内,加强体位管理,使得患儿躯干与呼吸机管道始终保持同一水平位,减轻管道重力对患儿鼻中隔皮肤的压迫及牵拉,提高患儿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地缩短无创通气时长。此外,患儿取俯卧位既可以充分暴露皮肤患处,且有研究表明可以降低患儿腹胀、呕吐等的发生率,以及改善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预防呼吸暂停。用药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药物代谢能力较弱,故导致药物排泄速度较低、血药浓度较高,易引发药物中毒,因此,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患儿均未发生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结语

综上所述,早产儿发生严重皮肤真菌感染时,除了抗真菌药物治疗外,在患儿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还可通过降低暖箱湿度、使用碳酸氢钠等,改善患儿所处内外环境的湿度及pH值,以抑制真菌的繁殖及其致病性。通过皮肤护理干预,优化皮肤损伤相关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及对医疗器械使用的规范性,有利于降低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洁,蔡炜,陆浩惠.百多邦联合达克宁散剂治疗婴幼儿尿布疹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2.

[2]袁皓,杨童玲.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1,16(4):255-261.

[3]时亚明,张玉侠,胡晓静,等.三阶梯俯卧位对早产儿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