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刘营职业高级中学校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线教学老师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一个共通性:所有的语文文本学习中,古诗词的教学是一个让语文老师们上起来看似简单易授,又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部分,也是让学生听起来有时意犹未尽,有时又生涩难懂的类别。中职学生的学情,往往会让老师们在教学中主动降低教学难度,如果再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那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很难解决古诗词易读难悟的根本问题。结合学校当前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把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等教学模式相结合,尝试采用“五感”赏析的新方法,进行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新探索,落实语文课标古诗词教学的三维目标,真正实现“朗诵、梳理、赏析、感悟”的教学。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五感法;教改
一、实施背景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围绕着:朗诵、赏析、感悟这三个方面进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朗诵的接受效果明显比赏析和感悟的效果好,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学生只能较好完成中职古诗词教学的第一层教学,很难突破第二层,甚至第三层次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也很难在教学效果上达成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职古诗词教学的困难呢?
(一)学情原因
古诗词本身远离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现状,有时晦涩生僻的字词,不同与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的句式等在语文能力上对未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中职学来说生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二)教学原因
很多中职的语文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上,往往偏向于传统的“四步法”教学:朗诵、梳理、赏析、感悟。但是中职学生的学情,往往会让老师们在教学中主动降低教学难度,如果再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那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很难解决古诗词易读难悟的根本问题。
二、实施目标
在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方针、紧扣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当前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把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等教学模式相结合,尝试采用“五感”赏析的新方法,进行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新探索,落实语文课标古诗词教学的三维目标,真正实现“朗诵、梳理、赏析、感悟”的教学。
“五感”赏析法图示如下:
三、实施过程
以高教社语文拓展模块的《国殇》为例。这篇课文是我国古代典籍的精华之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会是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五感法之一:入眼
诗词学习的第一步是看整体,了解作者,知背景。《国殇》是屈原目睹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既不死心自己的变法强国政策被废,又不甘心军事接连失败,因此写了《国殇》。可以在课前预习里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剪辑诗歌的作家作品介绍,相关历史背景的视频,名家朗诵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的教学中进行优秀视频作品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有的学生会积极参与到相关视频的制作,其他学生也会对别样的视频给予意见或者充满期待,可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二)五感法之一:入耳
古诗词的朗读是诗歌学习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学习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听名家诵读,听老师范读、听学生展示读、学生齐读和学生表演诵等多种听读模式交替训练,达到“诗文贯耳,诗意自明”的效果,为后面的“入心“环节打下情感基础。老师向同学讲解诵读规律:《楚辞》为七言,上四下三拍。此诗可分为:操吴戈兮/披犀甲,兮拖长声。也可细分为操/吴戈/兮/披/犀甲,注意每句的重读音。
(三)五感法之一:入口
明诗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诵读,在听赏优秀朗读作品后,采用自读、小组齐读和诵读等方式从“耳”到“口”赏读。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利用课文注释,结合早自习的读背任务,让学生把课文下的注释通过自身理解,选择性地誊抄到课文里面去这个方法看似比较传统,实则可以通过动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文意思的记忆并形成一个大概的诗意理解。达到“口手合作”学习。比如:学生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四)五感法之一:入手
《国殇》这首诗一个首要特点,学生第一次见时,都会说好多字都没见过。是的,这首诗的文言用词特别集中,生字较之前所学的诗词来说也增加了不少。常规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查阅工具书,落实字音。从中职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情况来看,这个方式效果不佳。经过教研组思考和讨论,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可以把学习任务和游戏相结合,采用分组积累,寻找大家易碰壁的点,发挥学生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可以解决课前预习的疲软处。
在诗词意象和意境的把握上,“入手“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意象寻找环节,告诉学生寻找意象的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景、物、事、声、色都是艺术形象的代表。
《国殇》前半部分大量使用现实描写 ,描绘出紧张混乱的战争场面,以“严杀尽兮弃原野”作结。后半部分描写战士的内心,虽败犹荣,“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魂魄毅兮为鬼雄”,有力地表现了刚烈勇毅的战士精神。
(五)、五感法之一:入心
顾名思义,“入心“便是感悟,感悟诗意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这一环节是中职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一大难题,也是困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情感目标的烦恼之处。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在赏析讲解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视听方式、信息收集方式、课堂学生表演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闭眼联想把自己放在诗人的时代,化身诗人本身,与诗人产生共情性。比如:在课文讲解中,老师在悲壮的音乐下,带领学生一起闭眼想象,“穿越”到公元前278年的楚国,楚国城池被攻陷,屈原目睹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既不死心自己的变法强国政策被废,又不甘心军事接连失败,痛恨国家的政治黑暗,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悲愤,写下《国殇》,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这是一首咏唱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国之颂歌。当共情一旦产生,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也就变得更加容易感悟。较之一味由老师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分析诗情,效果更加。
四、成果成效
通过在单招班的课堂教学实施,部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不再那么冷漠,课堂教学的氛围感也变得生动有活力了。老师以传统古诗词教学步骤为主线,通过“五感”赏析法加以辅助教学,有效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出现的教师讲着累,学生学着累的现象。
五、经验总结
通过和学校语文教研组教师的探讨、教研和改进,“五感”赏析法还存在着教师对课堂的可控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以免出现课堂教学任务未完成,教学重难点被弱化,变成教学形式大于教学目标本身的“花架子”。在教案的编写上,“五感”法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存的,这一点,实施老师应花心思,找到知识点的衔接处,争取完美嵌入。
六、推广应用
学校教研组老师们准备尝试把此法运用到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中,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同时也准备尝试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争取在教学、比赛和教革中,逐渐完善“五感”赏析法的各个不成熟的方面,形成本校的又一个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