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存在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存在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李昌元

云南省大理州审计局   671000

摘要: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在提高组织透明度、规范管理操作、防范风险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审计查出的问题整改往往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不仅影响整改效果的实现,更可能影响组织的长期健康发展。面对这些挑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存在的困难及其应对措施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组织提供策略建议,以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审计;问题整改;困难;应对措施

面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困难,组织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整改效果。这要求组织不仅要正确认识审计的作用,还需要在整改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且根本的解决。通过提高整改认知、精确审计结论、优化整改时间规划以及完善配套机制等措施,组织可以有效地推进整改工作,提升管理效率和组织透明度。

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存在的困难

(一)整改认知不到位

整改认知不到位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整改的紧迫性。这种情况下,即使审计报告明确指出了问题所在,被审计单位也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问题意识而延迟整改,或是采取形式化、走过场的整改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整改的缓慢甚至会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和财务成本。

(二)审计结论不精准

审计结论的不精准主要体现在审计报告可能未能准确反映问题的实质,或是审计过程中存在信息收集不全、分析不深入等问题,导致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这种情况会给整改带来困难,因为被审计单位在缺乏准确指引的情况下难以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此外,审计结论的不精准也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构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到双方的合作关系和审计结果的执行力。

(三)配套机制不健全

整改的有效实施往往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机制作为保障。然而,一些被审计单位的配套机制不健全,如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不明确、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整改措施的落实[1]。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整改工作很难持续推进,也难以评估整改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形式主义的整改,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

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措施

(一)提高整改认知,加大督查力度

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实现监督保障和改进提高的必然要求。审计整改不仅仅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纠正,更是一个全面提高该单位管理和决策水平的过程。通过审计整改,可以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提升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党政"一把手"的亲自参与和重视,对于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至关重要。通过每年亲自听取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汇报,不仅可以提高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而且还能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传导压力,确保整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审计机关作为监督管理的专业机构,其领导班子更应将审计整改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清单",不仅有助于梳理和总结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而且通过挂牌督办,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跟踪监督,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领导则应提升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整改期限内,应主动研究和落实审计整改措施,不断调研审计整改的进展情况,主动与审计机关衔接,及时报告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审计建议得到有效执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被审计单位自身的治理水平,还能够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合作,进一步优化审计整改流程,提高整改的效率和效果[2]

(二)推进专项整改,提高审计质量

在专项整改方面,中央审计委员会和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通过其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别牵头开展专项整改活动。这种做法确保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使得整改措施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审计发现的问题。专项整改工作通常涉及对特定领域或问题的深入调查,以及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实施。这些领域可能包括财政支出、项目投资、资金管理等,而改进措施则旨在纠正发现的问题,防止其再次发生。在重点督办方面,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线索,根据管理职责和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移送给纪委监察、组织和主管部门以及地方党委,进行重点查办或督办。这种做法体现了对审计结果的高度重视,确保了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将问题线索移送给具有查办权力的部门,可以进一步调查问题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纪律或法律手段进行处理。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还能够通过查办重大问题,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促进整个政府系统的廉洁高效运行。

(三)加快机制建设,确保整改成效

通过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来实现对整改工作的全程管理。这包括但不限于审计整改的工作指引、责任分配、进度监控、结果评估等方面的制度。其中,审计整改责任制度是核心,即明确每一个审计发现问题的跟进责任人,确保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来负责整改。此外,通过建立审计整改结果反馈和评估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审计整改的效果,形成闭环管理,推动制度的持续优化。被审计单位应当作为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主动承担起整改任务,确保每项审计建议都能得到有效执行。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履行“整改第一责任”,不仅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整改结果,而且还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找到问题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特别是对于违纪违规问题,要及时清除影响,防止类似问题重新发生。审计机关除了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结果外,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如审计机关网站、“双公示”平台等,向社会公开审计报告及审计整改情况。这种“阳光公开”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更能够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的自然监督,推动问题的及时有效整改,增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结束语:

审计整改不应被视为一项单纯的任务完成,而应被看作是组织持续改进和提升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的目标不仅是解决被审计时发现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整改过程,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丽双. 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金融化治理 [J]. 财经界, 2023, (36): 141-143.

[2]李爱娟,夏珍珊. 国家审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及路径研究 [J]. 审计与理财, 2023, (12):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