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风险与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风险与管理策略研究

吴蓉

(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密机场  839000)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运行风险及其管理策略。首先,对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在民航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与运行特点。接着,从设备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了设备运行风险的来源与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评估与预测、风险防控措施以及风险应急处理的管理策略,旨在降低设备运行风险,确保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本研究旨在为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风险管理;故障管理

引言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作为保障飞行安全、提升运行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运行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尽管民航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设备老化、环境干扰、人为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对民航飞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深入研究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风险与管理策略,对于预防和控制风险事件发生、提升航空运输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概述

1.1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组成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是民航系统中用于实现空中交通管理功能的核心技术设施,包括飞机与地面之间的通信设备、为飞行器提供导航信息的设备,以及用于监控飞机位置和飞行状态的监视系统。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高度集成的信息网络,为飞行安全、航班运行效率和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通信设备,负责飞机与地面之间信息的双向传输,包括甚高频通信系统、高频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导航设备,为飞行器提供位置、航向、速度等导航信息,确保其沿预定航线安全、准确飞行,包括:地面导航设施、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型导航系统等。监视设备,实时监控飞机位置、高度、速度等飞行参数,为空中交通管制提供态势感知,包括二次雷达、自动相关监视、多点定位系统等。

1.2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在民航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实时、准确的通信、导航和监视信息,确保飞行器遵循既定航线,避免碰撞风险,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危险,保障飞行安全;提供精确导航服务,优化航路规划,减少飞行时间和燃油消耗;通过高效通信手段,简化飞行计划申报、航行情报更新等流程,提高空中交通管理效率;实时监控空域内飞行器状态,实现精细化、动态化的空域划分和流量管理,最大限度利用空域资源,缓解空域拥堵,提高空域容量;在通信基础设施受损、极端天气等情况下,备用通信手段和增强型导航、监视系统能够保障基本通信服务,支持应急救援和飞行恢复。

2.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风险分析

2.1 设备自身因素导致的风险

设备设计与制造缺陷导致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处于运行风险中。这些缺陷可能源于设计过程中的疏忽、技术不成熟或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例如,设备硬件设计不合理、软件编程错误、元器件选型不当等,都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不稳定、信号传输不准确或功能失效;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会逐渐出现老化与磨损现象。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机械部件等都会因长期使用而逐渐失效,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此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受到振动、冲击等外部力的作用,进一步加剧设备的磨损和老化。这些老化与磨损现象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信号传输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飞行安全。

2.2 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风险

气候条件。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雷雨、大风、冰雪等,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例如,雷电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信号传输中断;大风可能导致设备安装不稳定,影响信号接收质量;冰雪可能导致设备表面结冰,影响散热和信号传输;电磁干扰。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无线电设备、电磁辐射源等广泛存在,这些设备可能产生电磁波干扰,影响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正常工作。例如,无线电信号干扰可能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或中断;电磁辐射干扰可能影响导航设备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此外,雷电等自然现象也可能产生电磁干扰,对设备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2.3 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因疏忽、疲劳或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这些失误可能包括错误的参数设置、不当的操作顺序或未按规定进行的维护保养等。这些操作失误与违规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故障率增加或信号传输错误,进而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维护与保养不当的情况。例如,未能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设备检查、未能及时更换磨损的元器件或未能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校准等。这些维护与保养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故障频发或使用寿命缩短,进而增加设备运行风险。

  1. 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风险与管理策略

3.1 风险评估与预测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要求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可能影响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的各类风险因素。通过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识别出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及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过程。通过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策略。风险预测则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信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判断。通过运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早期发现和预警。预警机制是风险预测结果的具体应用。当预测到可能发生的风险时,预警机制会及时触发,通过警报、通知等方式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减轻其影响。

3.2 风险防控措施

3.2.1 设备选型与采购管理

在设备选型阶段,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技术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符合民航标准和要求的产品。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把控供应商资质和产品质量,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

3.2.2 设备运行维护与保养

设备运行维护与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应建立完善的设备运行维护制度,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维护标准。同时,加强设备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操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2.3 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

人员是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操作步骤和要求,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发生。

3.3 风险应急处理

3.3.1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预测信息,制定设备故障、环境影响、人为失误等不同类型的风险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预警、风险应急响应、风险恢复等内容;定期组织风险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演练结果,修订和完善预案。

3.3.2 风险应急响应与处置

应急响应,当风险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和行动方案进行应急响应。及时通报风险信息,协调资源,控制风险扩散,减轻风险影响;风险处置,对设备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和修复,恢复设备运行。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采取必要措施减轻影响。对人为失误进行调查和处理,追究责任,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吸取教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面临着来自设备自身、外部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风险挑战。在风险管理方面,通过加强设备的选型与采购管理、运行维护与保养以及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设备运行的风险。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预测机制,能够提前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此外,风险应急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应急处理可以在风险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控制风险范围,减轻损失。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策略,持续提升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熊桂梅.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风险[J].中国航班,2021,(10):113-115.

[2]吴昊.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运行风险管理思路探索[J].数字通信世界,2019,(01):159.

[3]沈锋,姚志炜.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运行风险管理思路探索[J].民航管理,2017,(07):67-70.

作者简介:吴蓉(1985.12)女,汉族,山西太原,工学硕士研究生,通信导航监视工程师,从事民航通信导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