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518055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既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又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引导和管理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和创新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城市作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形象的一个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研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为当前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念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但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城市生态负担的加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如何建设“低碳、绿色、宜居”的城市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立足于城市发展趋势、绿色生态理念,借助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一系列有效举措,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便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城市与城市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交流提供有力支撑,以此来实现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就必须加强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既要关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也要推进绿色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彼此间相辅相成,共促共进,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以达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城市生态规划的原理依据
2.1自然生态学原理
城市作为一个与自然栖息地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具有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特征。以自然生态学原理为基本指导的技术方法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所涵盖的生态科学内涵的集中体现。因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常以其指导性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遵循总则,从具有规律性的科学原理上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生态规划的前、中、后期都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自然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生态规划中,通常指基于生态系统演替的传统观点上,评估生态系统的能力,以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表明,普遍使用的城市生态规划中的自然生态学原理有3个方面:(1)生态位理论;(2)生态平衡与协调原理;(3)经典景观生态学理论[1]。
2.2人类生态学原理
人与地的关系是生态城市的本质。除了自然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方向外,城市生态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这就要求相关的方法和技术遵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人与自然的和谐需统筹考虑生态系统供给侧与城市居民需求侧两大方面。
3.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
3.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提高城市品位的基础性工作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形象最外在的表现,也承载着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应该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市建设中不仅要满足长远发展的需要,也要顾及当前发展的需求。在旧城改造工作中,除了要解决原有居民的居住条件外,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绿地、公园的建设,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等。
3.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点
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实际规划工作应明确分析城市未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及发展目标,在保证城市生态完整性和平衡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城市特色,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服务。同时,在生态城市规划方面,需要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导向,科学合理进行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园林等规划,为生态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另外为促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需按照城市的实际情况,编制完善的规划方案和机制体系,统一相关的生态城市规划标准和模式,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在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中能够科学合理利用绿色、节能和环保技术等,促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3.3加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代表,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中,通过构建多种海绵体,如植草沟、渗水砖、下沉式绿地等,合理利用和控制城市雨水,起到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防止城市内涝灾害、解决地表径流污染等问题。在此过程中,就要根据城市环境特征、资源特点等,科学选择恰当的海绵体,做好城市内部的水系湿地、主要干道、绿化景观、地块内部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以减少相关设施的建设成本,增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能力,进而发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优势。
3.4做好低影响开发工作,保证低碳化基础设施有序建设
在“双碳”视角下,低影响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关键方法之一。低影响发展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城市规划需要在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采用低碳、生态的原则和技术。低影响开发工作,目前已然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思考内容,因为我国政策表明,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开展,需要将地区现代化经济发展程度,同生态自然环境水平高度融合,以此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设目标,提升城市规划基础水平。例如,在土地开发中注重保护生态脆弱区域和水资源,减少土地的扰动和水土流失。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低碳材料和低能耗技术,提高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通过做好低影响开发工作,可以保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低碳化和环保化,实现城市发展与碳减排的协调。
3.5从城市治理角度出发,开辟一条低碳环保新道路
从“双碳”的角度看,城市治理是做好城市规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治理是指对城市和村庄的管理和运行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监督执法和社会参与。一是制定支持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规范标准,为城市规划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例如,可以制定建筑节能标准、碳排放限制政策等,推动低碳技术和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碳减排要求得到切实落实。其次,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确保项目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确保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碳”视角下的城乡规划是一项全球性挑战,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工作,紧扣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加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做好低影响发展,确保低碳基础设施有序建设,从城市治理的角度走出一条低碳环保的新路。通过实现城乡发展与碳减排的协调,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中,要加快建设一批民生工程和城镇化项目,使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有明显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软件和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姚瑶.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景观生态规划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10):134-135.
[2]窦宝仓,郭雯.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4):82.
[3]刘俊杰.关于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构建[J].智能城市,2019,5(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