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复合型财经人才培育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复合型财经人才培育路径

黄桑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广东东莞523846

摘要:新财经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育高素质复合型财经人才。立足于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对目前培育复合型财经人才的现状进行思考与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新财经的改革意识不够全面、融合条件不够充足、实践方式不够完善。应从新财经意识全员化、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政企联动模式三方面完善提升,为培育复合型财经人才提供思想、基础平台保障。

关键词:新财经教育改革;复合型财经人才;服务社发展

一、新财经重要性跟必然性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2018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对接会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2]。9月,随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实施,新文科教育改革拉开帷幕。新财经属于新文科范畴,是在财经教育领域的新实践和新拓展[3]。新财经教育改革是新时代下教育、经济和科技的深度交汇,以新工科和新文科跨学科和通融性为主要特征,达成财经学科思维和知识体系重塑[4]。面对新财经教育改革,如何转变思路立足中国国情,构建符合我国发展、建设实际需求的新财经类学科体系,不断增强财经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切实提高财经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育具有新财经特色的复合型财经人才,成为目前财经高校落实新财经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一)新财经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战略作用,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国家对高等财经教育的需求、对高层次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总书记指出: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可见,扎根中国大地构建现代化财经教育体系,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新财经特色的复合型财经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财经类人才保障,是新财经高校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表现。

(二)新财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两个百年目标的持续推进,国家发展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使经济业态、生活方式和运营模式不断迭代,国家对于财经人才的需求已逐渐发生转变。时代发展催生新财经,是扎根中国大地,适应我国当前快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财经教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始终是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的[6]。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呈现出来的复杂性和交叉融合性,为更加契合我国的发展需求,顺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任务,财经人才的培养理念逐渐朝着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逐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向着培育国家财经人才需求、支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向转变。并以培养能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有效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复合型财经人才为最终目标。

二、新财经教育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以来,四新改革成为高校不断自我革新的重要着力点。随着新财经教育改革队伍的不断扩大以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培育复合型财经人才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以下几点不足。

(一)新财经的改革意识不够全面

新财经教育改革是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挑战性的,是从顶层设计入手逐渐落实到高校的各个部分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新财经意识并未体现出全员性。专业课教师走在新财经教育改革的一线,对新财经的认识和理解可能是最多的,但高校并不是只有专业教师,财经院校的学生和学工队伍对于新财经的认识程度都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不具备新财经意识,对培养体系不理解,对社会需求不了解,必然导致培养目标难落实。学工队伍对新财经认识不深刻,难以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无法在新财经教育改革下相互融合。新财经意识全员性是扎实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二)新财经的融合条件不够充足

新财经更多是指财经教育和新工科之间的有机融合,但在实践中确实存在学科交叉融合条件不充足的问题。一方面,财经类院校本身多偏文科院校,在理工科方面普遍存在短板,校内资源存在一定的倾斜。如何不断扩充师资队伍,深挖校内教师资源,打造具有融合性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新财经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全国实行高考选科制度,但中学教育中”“理科的培养模式还未形成稳定的

融合趋势。文科类学生短期内学习理工科内容,尤其是信息技术类编程软件,学生难以将学习思维模式进行转换、融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学业困难,从而导致专业认同感降低。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财经教育改革中的学科交叉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培育复合型财经人才的路径探究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层次复合型财经人才是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特别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6]。面对新财经教育改革,如何转变思路立足中国国情,构建符合我国发展、建设实际需求的新财经类学科体系;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优势,破除当前困境,不断增强财经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财经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而不断探索具有新财经特色的复合型财经人才的培育路径,成为目前财经高校落实新财经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

(一)新财经意识全员化,为培育复合型财经人才提供思想保障

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我们务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财经教育发展之路。财经高校不仅要思考人才培养模式该如何创新,更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党建引领牢牢把握财经教育的价值引领;通过课程思政提炼财经教育的中国模式,讲好中国故事,将新财经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相融合,实现新财经意识全员化。

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7]。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在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之中充分学习新财经理念、新财经培养目标等内容,积极回答什么是新财经”“为什么要开展新财经教育改革”“新财经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等问题,不断加深新财经意识的全员化。一是引领专业教师不断思考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新财经的理解,不断加深学科融合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切实做到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新财经改革建言献策。二是引领学工队伍提高自身新财经意识,思考如何在学生管理中厚植家国情怀,在价值引领中如何凸显新财经理念,并将新财经理念充分融合到日常管理、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等学生日常实践活动中。三是引领学生不断了解什么是新财经教育改革,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学科交叉,不断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以及当前时代发展对财经人才的需求,从而引导学生在新财经教育改革中不断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向着复合型财经人才的发展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2017:64.

[2]吴岩.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5-11+141.

[3]董兆伟,柳天恩.“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3):72-81+142.

[4]冯文丽,苏晓鹏.“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概念、特征及目标系统[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1(1):49-53.

[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

[6]马骁,李良华,孙晓东.关于重构“新财经”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评论,2019(1):60-67.

[7]李建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J].艺术教育,2023(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