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 陕西师范大学 710119
摘要:羊皮旋鼓舞,又名羊皮鼓舞蹈或扇鼓舞,最早是一种以跳神、接神以及驱鬼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祭祀活动,后来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一种主要流传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一带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且于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山旋鼓舞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本文纵观武山旋鼓舞的发展史,对其形成由来、流传演变以及现存的舞蹈表演形态进行整理分析,主要从武山旋鼓舞的形成、发展过程和舞台与传统表演形式的对比两方面,分析阐述其表演形式的流变及创新。
关键词:羊皮旋鼓舞,表演特征,武山,传统,舞台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甘肃省历史悠久、鼓文化底蕴深厚。旋鼓舞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地区特有的文化、娱乐活动,经过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和改良,发展出了舞台表演这一形式,并且近年来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武山旋鼓舞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的变迁,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不断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渐趋衰落。目前,旋鼓舞表演者日益减少,制鼓的匠人也越来越少,制鼓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尽快得到重视和保护。
羊皮旋鼓舞自产生以来,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武山县一带,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被列入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武山旋鼓舞是武山县具有代表性、优秀的民间文化和娱乐活动。通过研究其表演特征,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武山旋鼓舞,有利于推动当地优秀民俗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传播本土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国家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资金投入,满足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培养武山旋鼓舞的传承人;将旋鼓舞作为校园美育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等等。
武山旋鼓舞作为一种在世代相传的民间风俗活动,它的起源至今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先生在《汾阴扇鼓傩戏的形成时代与文化蕴蓄》一文中的考证:扇鼓由周朝的大鼗、汉魏鼙(或作鞞)鼓而来。根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三《魏陈思王鼙鼓歌·序》引《古今乐录》中的有关记载:“鼙舞,梁谓之鞞扇舞……鞞扇,器名。”鞞扇就是今天的扇鼓。天水的各种羊皮鼓的产生也大概要追溯到这一时期。[1]三国时期有名望的诗人曹植在其《鼙鼓歌》中也有这样的言论:“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林赞若惊。”即使如此,武山旋鼓舞的形成、发展和传承与武山地区悠久的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社会生活以及人文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正如罗雄岩先生所说:“民间舞蹈一部分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劳动、部落间的战争和原始宗教等活动,以部分是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活动的社会生活的反应”。旋鼓舞是人们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民间艺术,它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
由于武山旋鼓舞是作为一种在民间相传成习的传统文化活动,四流传过程中上没有得到社会上层人士和官方的过多关注和重视,更少有相关历史文献对其进行描述或者记载,一直在民间演出流传,使其积累了深厚的民间地域文化底蕴。武山旋鼓舞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种以地域为主的分化。地域不同,旋鼓舞的特点也不同,北部川区旋鼓舞在表演时的特点是先“蹿神”,由“司公子”跳大神,接着鼓手们排好队形围绕火堆而“旋”;南部山区旋鼓舞表演时的场地特点是沿着山地旷野“旋”,在崎岖的山道上,蛇形蜿蜒,鼓声阵阵回旋。旋鼓舞虽然作为武山地区独特的地方风俗活动于各个村庄,但旋鼓舞表演最盛大的地方当属滩歌镇。滩歌在古代是羌族人民对歌的“歌滩”,后来,滩歌镇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武山旋鼓舞自产生以来,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其传承的谱系和脉络十分复杂,且由于旋鼓舞的传承是非家族性的,在传承过程中采取自愿的方式,表现出社会性松散型的特征,旋鼓舞表演者也常常师出多门,传承时很少表现出纯粹的一脉相承的师生关系,而是呈现出网状的交织传承。这种传承方式造成一定的弊端,即表演群体年龄偏于老龄化,年轻人占比较小,会制作鼓具的匠人也越来越少,制鼓手艺面临失传,这些都使得武山旋鼓舞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面临逐渐消亡的危险。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由于武山地区年轻群体中喜欢旋鼓舞的人极少,使旋鼓舞面临失传的境地迫在眉睫。
武山旋鼓舞在世代相传中分化出了舞台表演这一形式,作为与传统表演并存的形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武山旋鼓舞的形成发展过程,就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既受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出相对对立性,展现出自身独特之处。天水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仰韶文化孕育和发展的重要之地,华夏人文师祖伏羲在这里诞生,这个小小的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遗迹,到处可见不同时期的文化痕迹,就像这面普通的羊皮鼓,当我们去留意并且将它视为一种文化去考察时,才发现它也承载着历史深厚的积淀,而这种历史文化正在面临消亡,因此,保护并且传承这种文化,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小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卷[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7.08.
[2]邓小娟.西北民间舞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04.
[3]邓小娟.吾舞 吾歌 三叩首——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文化解读[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03.
[4]杨玉凤.天水旋鼓舞的文化传统与功能[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06.
[5]王阳文.丝绸之路上天水“旋鼓舞”的文化解读[J].艺术探索.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