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312000
摘要:活动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是联系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促使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合力教育,透视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基于儿童的视角,教师从“问题”出发,以“课程”为支架,阶梯性地展开幼儿自主性项目学习活动,进而支持幼儿探究行为的持续性与科学性发展。本文以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活动“跳蚤市场”为出发点,对幼儿园活动教育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项目化学习;跳蚤市场
引言
项目化学习是幼儿园教学创新、实践探究的内容,随着幼儿园对以幼儿为本、重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与行为习惯、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积极性等研究的不断推进,项目化学习研究也逐渐被实践。对此,幼儿园有必要思考为什么进行项目化学习,项目是幼儿愿意参与、积极 主动探究的项目,还是教师随意提出的项目,或是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社会需求而提出的项目。本文从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底层着手,重点研究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样态、价值、理念,及其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园教学创新提升等的影响。
一、基于幼儿项目化学习探索和实践的意义
(一)“跳蚤市场”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经。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为此开展了“跳蚤市场”活动, 一方面给幼儿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学习的平台,目的在于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进一步认识金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逐步养成勤俭节约、合理使用零用钱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体验自己当“老板”的成功感和把自己不用的物品变废为宝的成就感等。在跳蚤市场里,家长与幼儿一起设计促销标语、海报,学习如何推销产品,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不仅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还将幼儿闲置在家中的物品重新赋予了价值。跳蚤市场活动的意义在于推广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幼儿 把家中闲置的文化用品、玩具、图书等拿到跳蚤市场进行钱物交换,从中体验 劳动快乐、公平买卖、资源共享,从而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二)充分培养幼儿阶段孩子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开展的某次“跳蚤市场 ”活动中,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勇敢迈出了第一步,尝试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并促成了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在后来的活动中还让家长帮助自己在“跳蚤市场 ”中摆放了更多的二手物品 。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逐步培养起自己的自信心,并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幼儿园中开展“跳蚤市场 ”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阶段孩子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孩子就需要和家长相 互沟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与他人展开积极交流 。在这样的交流沟通中,逐渐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通过举办的“跳蚤市场 ”活动,能够让幼儿阶段的孩子充分明白生活中二手物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能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二手交易所带来的乐趣在与家长、教师、其他幼儿的交流沟通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
(三)利于促进家庭与校园之间的合作
在幼儿园开展的“跳蚤市场 ”活动也属于亲子活动中的一种,开展这项活动的本意就是要促进家长、 幼儿园、幼儿三者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责任意识 。幼儿园教师在策划“跳蚤市场 ”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家长的参与度,因而 “跳蚤市场 ”活动的开展也能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 的合作 。例如,在策划活动前,教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详细了解幼儿家长对此次举办“跳蚤市场”活动的看法和意见,并认真听取幼儿家长的建 议,把幼儿家长针对此次活动的建议纳入活动策划中。在开展家长问卷调查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幼儿园开展此次教育活动的理念与想法传递给家长,使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孩子与家长进行直接沟 通,加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家长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孩子的交流沟通上,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促使孩子更多地理解家长 。 因此,幼儿园开展的“跳蚤市场 ”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还能为幼儿园在未来开展类似教育活动奠定家长理解与支持的基础。
二、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案例分析
(一)项目缘起:抓住教育契机,探秘项目活动
项目化学习“跳蚤市场”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一次区域活动,编织区的孩子在编织头绳时发现编织的头绳作品过多,堆积在区域的两个收纳箱中,通过区域游戏的分享发现这么多的饰品制作堆放该如何处理,迅速吸引了全班幼儿的关注。教师看到幼儿对头绳的处理问题非常感兴趣,便和幼儿一起围开展“跳蚤市场”设计了项目化学习内容。
幼儿的兴趣并非固定不变,教师围绕幼儿的兴趣点设计项目化教学活动时不必只盯住经过理论验 证的幼儿的兴趣点。在“跳蚤市场”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教师抓住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从准备阶段、开展阶段、展示与结束阶段围绕幼儿自主探究和需求设计学习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阶段的设计和实践中,幼儿始终是参与主体,教师只需要提供引导、点拨、指导,不能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干预幼儿的探究过程。
(二)项目目标: 稳抓幼儿兴趣自然导入,多维度架构子项目网
发现新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以此为指导,该教师围绕“跳蚤市场”这一现阶段幼儿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了有挑战性、有意义、可作为子项目拓展的内容,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实施。在观察幼儿的讨论内容后,该教师发现幼儿的关注点是“如何开跳蚤市场”“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的准备”“跳蚤市场广告牌的设计”“角色的分配和选拔”等。该教师将这些问题与幼儿的思维特征融合起来,认为项目的预设不能停留在浅层,而是要关注幼儿的好奇心,然后向 “怎么样”的层面拓展,继而向“会如何”的方向延伸。这些都是激发幼儿自主探究内驱力的引子,也是后续“跳蚤市场”项目化学习展开的基础。
(三)项目过程: 关注儿童的经验,以课程为支架层层递进
1.提供自由思考的环境,有针对性
幼儿每个想法、每次自主尝试的行为是随机的,是教师难以预计和控制的,这要求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志约束幼儿。教师作为旁观者观察幼儿的行为,没有干涉,幼儿开始进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反复质疑—研究”的循环阶段,这是项目化学习良好开展的体现。
2.精准捕捉教育节点,衔接子项目
教师没有直接帮幼儿们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假设和验证。幼儿在其他子项目探究结果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在整个项目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儿童的经验,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挑一挑、够一够”的目标,进而促使幼儿的经验不断提升。
问题一:跳蚤市场的秘密?
策略支持: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多通道了解跳蚤市场,感受跳蚤市场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教师解读:孩子们通过欣赏跳蚤市场的布置照片、观看与“跳蚤市场”有关的视频,充分感受到社区活动及摆摊的有用及有趣。带着“跳蚤市场的秘密”这个问题,我们开启了探究之旅,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带领孩子走进活动,了解活动背景下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社会价值。
问题二:哪些摊位适合在跳蚤市场上呈现?
策略支持:鼓励幼儿留心生活中的大集、集市、展销活动,选择更适合、操作、活动的铺子。
教师解读:师幼共同筛选适合的摆放摊位,并结合班级区域互动、家园的动物孕育,展开新兴摊位的设计,综合选定设计功能性强、互动性高、富有趣味的商品铺子。
问题三:我们的货物怎么包装?
策略支持:基于幼儿猜想,分组探究寻找合适的材料。
教师解读:幼儿园环境既是课程创生的来源,又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和结果,也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事件、游戏探索等形成的多元化课程资源。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同,“儿童的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强调不论年龄大小,儿童有权利对自己生活、游戏、学习的空间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行自主设计、决策。这意味着教师要积极邀请儿童参与环境的创设过程,减少单纯利用儿童的作品进行环境布署的做法叫。因此,我们将原来编织区域空地打造成商铺等互动环境,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我们也通过开展美术活动“美丽的包装卡头”,邀请孩子们进一步完善货物包装的设计。在一次次活动后,幼儿觉得需要把该环节的设计固定在一个区域中,这样可以减少材料拿取的不便。于是,班级诞生了设计体验区,这是基于儿童立场、邀请儿童共同参与、经过精心设计的体验区,由内而外地表现出教师对儿童的尊重、信任和接纳。
(四)项目延伸:满足儿童的需要,建立儿童自己的“跳蚤”铺子
1.美甲铺
布置:桌子中间放有美甲宣传单,及美甲材料贴;在每个“美甲师”座位区摆放客用椅子。“美甲师”的头饰准备。
内容:幼儿任意选择“美甲师”选取感兴趣的美甲材料,将其在材料纸上取下,黏贴到客人的支架上。
2.饰品铺
布置:一张桌子上铺设桌布,并利用支架摆放饰品筐,将包装好的制作小物插在上面,利用编织筐盛放小物件、将设计好的卡头夹在饰品袋上,在桌面上平铺呈现。
内容:幼儿用喇叭利用设计的话术吆喝,吸引顾客的光临,招呼介绍售卖道德物品
3.动物铺
布置:长方形的桌子、桌布、小成品货物、家庭饲养的动物
内容:将家庭饲养的动物进行互动展示,小老板介绍动物的习性及必需品。
三、 项目反思:基于儿童的视角,深层次推动儿童探究
(一)借助项目活动,明确儿童的探究兴趣
项目活动是一种以过程模式为取向的课程类型。在组织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以儿童的问题为中心,强调儿童主动探究的过程。在探秘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的活动中,其蕴含的核心经验包括感受、欣赏、表现、创造、归属感、交往、合作等,教师需要对这些核心经验进行整合,明确哪些是幼儿的已有经验,哪些是需要发展的新经验,进而预设活动的目标及内容。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想说、敢说的空间。但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能通过多种通道引导幼儿查资料、做调查,从而让幼儿在不断探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借助项目活动,归还儿童的活动主导权
生成性的课程强调教师需要追随儿童的兴趣与需要,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计划,师幼携手共建课程。项目活动强调项目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推进儿童的接纳与反应,教师和幼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活动计划,这一过程也是尊重儿童选择权与决定权的体现。在“跳蚤市场”项目活动开始前,教师通过年级组审议进行自主学习,厘清思路后再带幼儿进行儿童会议,参与儿童的讨论,及时记录儿童的问题并形成儿意海报。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兴趣列出关于扎涨的问题清单,同时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在整个活动市,幼儿自主决定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活动生成的内容取决于儿童本身。
(三)借助项目活动,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
在项目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同时也要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当然并不是儿童所有感兴趣的东西,都值得他们花费心思和时间探究。“探究的主题必须是一个值得更多学习的主题,是一个有意义的、蕴含着丰富教育价值的主题。”对于幼儿兴趣所蕴含的核心经验和教育价值,教师应做全面分析,以支持幼儿探究的深入。
在“我跳蚤市场”项目活动中,教师分析了该项目最有可能提供的领城学习经验,如设计包装,幼儿进行线描画;动手摆摊布置,感受社区活动的独特性;用编织好的饰品装饰班级环境体验成就感等。当儿童完全置身于活动中,教师则需要通过观察记录儿童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哪些方面还需要给予进一步的支持,这种学习情境一直贯穿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
(四)借助项目活动,引导儿童的持续探究
复盘整个项目活动,教师始终坚持把儿童的表面兴趣引向深层探究。正如刚开始我们做的年级组审议一样,只有教师明白了“跳蚤市场”才能支持儿童深度探究相关问题。围绕儿童关于摆摊的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通过一次简单的谈话、组织一次集体美术活动就能解决,但我们借助了项目活动的力量,让幼儿有了更多值得探究的点。因为,在项目活动中,儿童是实施的主体,教师则是幕后的观察者、记录者与总结者,教师需要精密的观察和科学的反思,以识别儿童的兴趣是处于表面还是深层,适时进行价值分析,及时进行丰富的探究资源供给,支持以及鼓励儿童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再次解决问题”这种层层递进且又循环的模式挑战新的内容,满足探究的欲望,以此引导儿童的兴趣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结束语
幼儿园项目化学习是以现阶段幼儿园教学创新 理论与实践工作为基础展开的,涉及的内容丰富,涵 盖艺术、语言、自然现象等多个领域。幼儿园通过开展项目化学习,不仅能引导幼儿进行更多更深入的 探索,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作为设计者、组织者、评估者、参与者的教师也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积累项目化学习开展的经验。 因此,在幼儿园课程创新中,引入并应用项目化学习是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