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2

信息化管理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刘晶

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目的:基于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根据护理质量管理需求,基于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项目。采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平台应用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满意度、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结果:观察组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由14.35%提高至17.58%,护理不良事件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0.109%下降至0.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满意度由77.19%提高至92.84%,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由(77.18±2.93)分提高至(87.89±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平台,有利于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及护士长质量管理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护理信息;护理质量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医疗服务的深入改革,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以及对护理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护理质量达不到病人要求,则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等各种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护理管理效能的提升,然而研究显示,我国护理信息化建设分布不均衡,在不发达地区相关研究缺乏,亟需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该院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模块,对护理质量安全事件进行监控、追踪及质量持续改进,取得一定效果,

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护理质量管理平台的构建项目模块,包括临床护理质控检查、异常事件上报与改进、敏感指标上报与分析模块。护理管理者对模块的进行概要设计,开发者根据各模块的概要要求,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及其他要求,编写代码,实现模块功能。

(1)临床护理质控检查。根据该院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标准,设置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了全面、科学地体现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结构质量、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三大维度。模块可实现数据的汇总,通过数据科学地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科室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与改进。

(2)异常事件上报与改进。异常事件包括压力性损伤、烫伤、跌倒、坠床、给药错误、锐器伤、药物外渗造成不良后果、非计划拔管、护理投诉、护理事故。科室发生异常事件,按照护理质量管理规定,当班护士除了口头报告给科室主任、护士长,还应在信息平台中进行上报,填写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处理及后果,科室护士长、大科护士长及护理部逐级进行审核与监控。根据Braden评分、跌倒风险评分,筛查出高危压力性损伤、跌倒风险的患者并上报,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平台实时监控,从而减少压力性损伤及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科室与护理部根据上报的异常事件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管理工具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3)敏感指标上报与分析。依据国家护理敏感指标上报管理要求及科室专科管理特点,科室设置敏感指标项目主要包括管理指标,如床护比、护士人员结构、离职率,结果指标,如跌倒/坠床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护士进入平台进行数据填报,系统自动汇总,科室及护理部可对数据进行提取,便于追踪与分析。

2、护理质量管理平台开发与测试后,对全院的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进行各模块的培训,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开发者进行沟通,对平台进行修改与维护。

3、评价指标

(1)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 根据每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总数与全院总床位数,按照“不良事件总数/全院总床位数×100”公式计算。

(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护理部资料及管理平台常见护理不良事件数据,包括跌倒/坠床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气管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胃肠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3)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满意度。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的满意情况,问卷按Likert 3级评分(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进行评价。

4、统计学方法。采用IBM 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每百张床位年不良事件报告比较。观察组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为17.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6,P=0.020)。

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护理不良。事件中,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不良事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满意度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满意度由77.19%提高至9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2.814,P<0.05),见表。

三、讨论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且医院管理工作日趋丰富,信息化医院将成为我国医疗行业的新趋势,利用护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研发了护理质控管理信息化系统,此系统在缩短护理质控时间的同时,还推动了护理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在护理管控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提高护理质控工作效率,节约纸张成本。利用护理质量管理平台能有效提高质控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使用此系统之前,护士对病人只能通过手写登记,护士长查房,不能实现对各项质量指标分类,月末对质控问题汇总时还需手工翻阅整理,容易出现遗漏,且使用纸张耗费量较大,因多人手工记录,因此,准确性和完 整性也很难保证,导致管理效应也很难实现。在使用护理质量管理平台后,护士长在床边录入质控问题的同时,后台已自动将数据整理汇总,各类报表自动生成,将原本分散、孤立、静态的信息整合为完整的、连续的、可共享的动态信息,避免了手工书写时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遗漏等问题,节约了护士长在办公室输电脑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准确性。

2、护理质量质量管理信息化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敏感指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说明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管理有利于减少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包括上报、审核、质量管理等环节,实现闭环管理,全程可追溯。当班护士进入平台填写不良事件相关资料,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按照管理制度时间要求进行审核,并根据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追踪、质控。此外,平台具有数据汇总、科学统计、辅助分析等特点,帮助管理者从人员结构、发生趋势等多方面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持续改进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3、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能提高护士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护士对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满意度较前提高。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提高,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护理工作量大幅增多,不仅包括基础护理、治疗、专科护理等直接护理工作,也包括文件书写、交接管理等间接护理,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减少了护士因书写错误导致反复纸质书写及上交周转等用时,同时,护理管理者可及时反馈与追踪,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平台的应用,能增加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及护士长质量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群英,薛水兰,郭雅娇.护理安全质控平台的构建及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

[2] 陈安龙,魏小龙,余遥.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术后规范化管理中的构建和应用[J].麻醉安全与质控,2021.

[3] 连佳,周江铃,曹英.基于管理要素及信息分析技术的护理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9.

[4] 郑蕾,徐颖,王芳.护理信息学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