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3

对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陈爱凤 袁文卿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0)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生对个性化、终身化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对学分银行建设的探索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学分银行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分析了学分银行与高职院校教育的融合方式,探讨了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的建立、学分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社会认可度提升以及未来发展展望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为推进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分银行  学分互认  终身教育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新《职业教育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强调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可融通、可互认,强调了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可见国家把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制度,逐渐受到各类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学分银行的概述

学分银行是一种以个人“终身学习”为目的、与个人学习成果进行存储和兑换的个人学习权益“银行”。它以个人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可在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存储。学分银行在我国教育各个方面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可以弥补“纸上谈兵”没有“实战”教育的诸多弊端;另一方面,它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整合,以建立“学分银行”系统为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多元个性化学习型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成果的积累和转化。

学分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兑换学习成果。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例如通过资格证书、课程学习、技能培训、项目实践等方式获得的学分。当学生需要使用这些学分时,可以将它们从学分银行中取出,用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资格。这种学分兑换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和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方式。

三、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意义

(一)“学分银行”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学分银行”培养模式能够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培养标准更加规范。“学分银行”建设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可以更灵活地设置课程和学习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促进跨学科学习和个性化发张,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分银行”建设有利于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完善的学分认证、存储和转换制度,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学习项目,共享资源和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践和项目合作等方式获得学分,这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学分银行”建设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分银行”建设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存在普遍现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学习规划能力,缺乏学习方法,没有上进的动机。通过“学分银行”的激励机制和利好优势,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打破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打开多渠道通道,为学生提供多元多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条路径。

(三)“学分银行”建设是突破体制机制藩篱和门户之见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分银行”系统性的解决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中的核心问题,畅通技术技能成长渠道,推进教育公平,完善评价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要求。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一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难以互认互换,还限制了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二是教育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如某些群体受到歧视、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三是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状以及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学分银行”建设,可以打破这些传统下的教育体制,制定更加科学、公正、透明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四)“学分银行”建设是规范和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

“学分银行”建设是规范和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分银行建设通过建立学分认证、存储、转换等标准,规范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流程,确保了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学分银行建设可以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要求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学校教学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学分银行建设可以引导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对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实训实习、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贴切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双型人才。学分银行建设可以促进终身学习的发展,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学习者可以通过学分银行积累学分,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              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可规范教学管理流程、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终身学习,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四、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

以学分银行建设为契机,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确保课程内容与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相匹配,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资源,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同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和反馈机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从而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的认定和转换,以促进学分银行的良性运转。

(二)细化学分认定和转换的标准

高职院校在学分认定和转换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学生学分认定的标准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导致不公平的现象,学分转换机制的实施还需要各专业课程的协调配合,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一定的阻力。面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制定统一标准,以保证学分制度的公正性、权威性和规范性。首先,明确学分认定的范围,明确哪些学习成果可以认定为学分,哪些不能;其次,建立学分认定标准,对于可以认定的学习成果,建议相应的认定标准,这可以包括课程内容的匹配度、学习成果的难易程度、学习成果的质量等方面;再次,建立学分认证机构,为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建立专门的学分认证机构;最后,建立学分数据库和定期更新和调整标准,数据库是为了方便对学分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学校的发展,学分认定和转换的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对标准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三)加强学分银行与企业对接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探索实践性、学术性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适应的学分体系,为企业培训和人才招聘提供精准支撑。首先,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开发课程,提供实践实习机会等,可引入企业认可的课程和证书,以实现学分的认定和转换;其次,学校可以将企业的标准和流程引入到学分银行建设中,对接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例如,可以引入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以实现学分的认定和转换;再次,学校可以加强教师与企业对接,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或参加企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对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或工作中获得的学习成果,可以认定为学分并转换为学校的课程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四)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

信息化平台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学分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首先,明确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包括提高学分管理效率、实现学分共享和转换、促进教育公平等,建立学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分的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其次,加强技术基础建设,包括建立完善的学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数据管理和交流共享,避免学分信息的重复录入和不一致问题;再次,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的操作流程和界面设计,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最后,加强平台数据安全保护,确保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同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市场需求,持续改进和更新学分银行信息化平台的功能和性能,保持平台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五、学分银行的未来发展

随着人们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认可,以及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学分银行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这将使得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更加便捷,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通过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手段,学分银行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学分银行也将积极寻求与其他领域、行业的合作与融合,例如,与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领域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动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这种跨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打破教育壁垒,促进各类学习成果的流通和共享。同时,为了确保学分银行认证的课程和学习成果的质量,未来将更加注重质量保障机制的建设,这包括建立严格的质量评估标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定期对认证课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复审等。

结语: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还能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效衔接。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学分银行建设的成果和挑战,也认识到学分认定和转换标准的细化和完善是关键。同时,加强学分银行与企业对接,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也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Z]. 2010.

[2]王春娟,李嘉林.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必然、实然与应然[J].职教论坛.2019,(6).

[3]吴小燕,王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问题与突破路径思考[J].职教论坛,2020(2): 143- 146.

[4]张青.学分银行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1).

[5]李中胜池其军,兰建军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院校内部学分置换实现路径探究[J]福建教育,2023(26):32- 34+ 51.

基金项目:中国电信实业广东邮院〔2022〕78号-关于公布2022年度广东省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学分制改革引领学分银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