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探讨

孙凯旋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109

摘要:根据我国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医学影像学的人才市场分析,论证了该专业存在的空间,就其今后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医学影像学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发展空间

1、我国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的建立众所周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是学习前苏联的。学制以5年为主,毕业后获学士学位,就业于医院成为医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获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的大学生,然后在医学院学习5年,毕业获博士学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经国家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执业医师执照而依法行医。培养的从事包括放射诊断的医师,既有理工基础,又有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完全适应以计算机控制的各种大型数字化影像的检查技术。然而,我国从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5年制医师从事放射诊断学工作,缺少了“理学士”基础,给驾驭现代化影像设备、开发新的检查技术带来了困难。面对这一现实,1985年前后,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等院校相继开办了“医学影像学”专业,并相继培养硕士、博士。之后,开办这一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数所院校还准备开办7学年制。但在培养目标和办学层次上还应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要求。

2、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层次性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办大学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中国办大学虽然仅10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过程却有共性。其共性是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层次管理。以美国为例:以纵向层次结构和横向学科结构为划分依据,分为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型大学Ⅰ类、Ⅱ类;有硕士授予权院校Ⅰ类、Ⅱ类;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文理学院、综合院校;学士/副学士学院;副学士学院;专门院校和种族院校等10个类型。其中有125所研究型大学,占美国总数3 600所的3.4%,其中一流大学占不到全国的1%,办学层次分明,各有特色。就有关医学影像学专业来讲,有少数大学开办“医学物理学”专业,培养放射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博士和硕士;有16所大学办4年制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学士学位。中国高校的层次性也非常清楚,有4个层次:“研究教学型”的全国有100所,其中有9所国家重点高校争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即重点大学约占全国大学的5%;“教学研究型”的约有300~ 400所;教学型学院或大学约有450~ 550所;2~ 3年制高职、高专约有600~ 700所。开办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大学,约60~ 70所,40所左右①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培养5年制的,20~ 30所高职、高专。我国高校的层次性的启示: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高等教育越过“精英”阶段处于了“大众化”阶段。到2010年左右,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将达350万以上,我国GDP增长保持在7%~ 8%,社会能够提供的新就业岗位数量(除非是第三产业超常规发展)是一个在600万~ 900万之间的“常数”。显然,这其中一般意义属“白领”的“精英”岗位是少数。从这意义上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在“精英”岗位是有限的,必然导致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要引发传统意义上的“蓝白领”界限的模糊和标准的变更,由“精英”走向“大众”。

3、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

3.1 高校办学层次性出现,是面对市场的客观需求的。医疗单位不可能都办成高水平的,它也有层次性,全国2 500多个县级及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单位,医师不可能都是获博士学位的,也需

要本科毕业生和专科生,相当长时间不会改变这一状况,这也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一般本科院校中科学地设立5年、3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有市场需求的,有发展空间。

3.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现代医学影像高、精、尖检查手段出现的产物,先进的数字医学影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在我国不少医院放射科已建成运行,不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人员难以驾驭这些先进的设备和开发它的功能,所以,在一般类型的医学院中科学地设立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科或在高职、高专中培养专业毕业生是医疗市场急需的人才。

3.3 鉴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特殊性,可列入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一个后期应用技术培养方向来对待,毕业后获博士学位,就业研究方向明确,利于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

3.4 “医学物理学”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或某些亚洲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已存在50多年,在我国学科目录上尚没有,我国高校应着手建立“医学物理学”专业,培养8年制的“医学物理师”,以解决我国当前医疗市场上的放射治疗技术人才和高层次放射技术质量管理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常智.构建基于学习者个性化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02-203.

[2] 陈晓光,任伯绪,赵  静.医学影像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1,(2):208-209.

[3] 张丽霞,吴水盛,周人民.网络医学成人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1):2339-2341.

[4] 李宇峰,李  琳.医学网络教学发展现状与优势[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00-702.

[5]  胡英才. 高校网络教育综述[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23(2):71-73.

指导老师:韩笑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