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下建构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基于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下建构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

周碧亚

湖南省汨罗市越江学校 4144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意识,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其数学学习水平,培养其抽象思维,同时也能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在帮助其建立完备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确保其能够真正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探析建构数学模型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模型建构;策略;

一、 培养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的意义

就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建构意识,主要具备如下三大优势。首先,数学模型建构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其主动探究,挖掘数学知识的规律,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其探究意识的培养。其次,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模型建构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其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和本质后,即可使用该规律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模型建构意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模型建构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且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引入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生活素材,创设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激活学生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对生活问题进行抽象,以形成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感知。

比如,在讲解与“角”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从现实生活中的元素出发,寻找与角相关的具体事物,以直观、清晰的形象帮助学生加强对“角”的感受,并了解什么是三角形,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中将“角”定义为“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因此,教师可从这一定义出发来选择生活中与“角”的形状相似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角的性质和角的大小。比如,教师可通过鳄鱼的嘴巴和蛇的嘴巴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角度的大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元素,以具体、直观的方式来完成数学模型的呈现。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角”的基本形状,加深学生对“角”这一模型的理解。在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策略,即选择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物品来向学生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三角形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更能为其空间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塔吊、三脚架等均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三角形。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过程中,对事物表象的认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将物体原型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表象的认知水平,从而为其空间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空间相关模型的构建。

(二)引入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模型的理解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模型建构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多媒体技术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完成数学知识的呈现,在提高数学知识可视化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建模意识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圆”为例,教师在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时,首先可将“圆的定义”制作成微课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动态的图片提高对“圆”的认知水平。教材中将“圆”定义为“在一个平面内,围绕一个点并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如仅将其作为静态概念来进行讲解,不仅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和优势,以动态的方式来完成数学知识的呈现。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提高知识的灵活性不仅能够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同时,在知识“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意识也能逐步形成。

(三)有效描述物体特征,建立模型认知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应对事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析和描述,并将其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语言,通过该方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来对事物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不仅有利于其建模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长方体”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要求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对长方体进行描述,比如长、宽、高、顶点、面积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长方体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同时也能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从而为其模型构建意识的增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数学模型建构思想能够帮助其以较高的效率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数学模型建构思想的提升,充分发挥数学模型的作用和优势,增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互动,促进数学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更多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顺,谭律岐,公雪,等.基于活动理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模型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22(8):61-67.

[2]官爱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的问题与对策[J].亚太教育,2022(1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