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21198801200926
摘要:低碳环境下城乡规划工作开展时,主要依托人们对双碳目标的表层理解设计实施策略,容易陷入认知误区,使得实施策略无法满足低碳城市建设要求。因此,提出“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认知误区及实施策略解析研究。从碳减排和碳增汇两方面入手,明确“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任务,并确定合理的城乡规划策略,有利于推动碳减排工作的发展。结合当前各地城乡规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举措,分析“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认知误区。
关键词:双碳碳达峰;碳中和;城乡规划;认知误区;实施策略
引言
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加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成倍增长,长期下去必然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1],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以碳达峰和碳中和概念为核心的“双碳”目标被提出。由于城乡空间中人类生产、生活频繁,这部分区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要素汇集区。因此,如何实现城乡绿色低碳规划建设,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实施策略。
1 “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任务
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融合“双碳”目标,本质上是通过完善低碳发展机制、增加生态碳汇等环节,实现城乡低碳发展转型,辅助全球气候的治理。将“双碳”目标和城乡现代化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不断调整城乡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建设符合城乡规划学要求的绿色城镇,在社会发展新阶段落实“双碳”目标。
考虑到“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碳达峰、加速脱碳、全面中和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双碳”目标,可以开展不同的低碳规划管控工作,实现低碳发展。从城乡空间规划流程入手,明确区域内空间规划的结构、布局差异,都会影响城乡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将整个城乡规划任务划分为碳减排、碳增汇量方面内容,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布局规划任务、产业规划任务、交通规划任务、人居规划任务和生态绿地规划任务。
2 “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的必要性
“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碳减排是长期持续性工作,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对每个省市地区分别下达减排分解目标,通过控制单个区域的碳排放量,完成整体碳减排工作。从这一节能减排工作模式可以看出,每个城乡区域的“双碳”目标落实情况,都会对碳减排工作实施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考虑到节能减排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使得减排工作中的统筹调控难度较大。而“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工作突出了“碳锁定”效应,从宏观碳减排目标入手,将土地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政策联系起来,整合了每个部门与节能减排工作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地方碳减排工作的统筹。
3 “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认知误区
3.1 简单认为“控碳=控能源”
尽管能源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简单地认为“控碳=控能源”,是一种误区。在经济发展和碳减排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联性变化过程。根据经验,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通常呈现“弱脱钩”到“强脱钩”的转变,这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对于那些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的城乡地区而言,能源与经济之间往往存在高度关联。因此,在制定城乡规划时,简单将能源总量进行大规模控制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就绝大多数城乡地区的发展现状而言,尽管可能已经迈入碳达峰阶段,但经济仍然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需要能源来支撑经济发展。将“控碳=控能源”这种错误认知纳入城乡规划,将导致市场活力下降,甚至引发能源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导致相关行业人员失去就业机会。
3.2 简单认为“控碳=控工业、控两高”
在城乡规划中,简单地将“控碳=控工业、控两高”等式等同起来,是一种误解。尽管碳减排目标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不能简单地忽略经济部门内部的多样性需求,也不能盲目降低制造业比重或抑制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工业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还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尽管要考虑低碳转型和碳减排的约束,但不能直接动摇工业的地位。相反,应该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协调。
3.3 认为可再生能源可以大规模替代工业用能
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城乡规划中,起到关键作用。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有所下降,但在大规模替代工业用能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与限制。可再生能源接入在电网内,可以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如火电的依赖。然而,与火电发电相比,新能源发电成本目前仍处于持平状态。虽然在某些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接近传统发电模式,但需要特别注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这增加了电网运行的风险和管理成本。
4 “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实施策略
4.1 构建低碳化空间格局
对于任意一个城乡规划区域来说,土地的不同利用形式,会引起碳排放量的改变,具体来看,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碳排放、碳增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针对城乡规划区域的土地进行划分,构建低碳化空间格局[10],是“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实施的基础。从交通、农业、工业等不同土地利用形式的碳排放情况入手,建立图2所示的碳排放分析模型。
从空间格局视角下,考虑所有的国土空间规划全要素,进一步融合“双碳”目标与城乡规划,优化调整整个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扩大耕地、林地、生态保护区面积,实现碳源的减少与碳汇的增加。同时,保留部分矿产与能源发展区,实现规划区域的差异化低碳管控。
4.2 引导绿色消费模式
在城市规划实施策略研究过程中,依托于“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原则,引导城乡居民开始绿色消费模式,建设新型绿色城市。通过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使得居民的消费行为、生活观念与城市居民逐渐一致,形成城镇化“规模效应”,推动城市碳减排工作的开展。而绿色消费的提出,是“双碳”目标下城镇规划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绿色消费行为涉及到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通过引导绿色消费模式,可以反向推动城乡产业结构调整。
4.3 建设低碳化基础设施
针对“双碳”目标下城乡规划提出的实施策略,还包括在城乡建设低碳化基础设施,从源头控制、延缓冲击负荷两方面分别进行城镇开发,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中铺设了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等,改善城市绿化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城乡发展带来的污染,实现城市碳汇的增加。
另一方面,将低碳化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分别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城市能源供应体系,在城乡规划方案中对水源、土壤等源头进行“零碳化”设计。以城乡基础供热设施为例,当规划区域面积较大时,集中供热管线铺设长度较长,大大增加了碳排放,无法满足“双碳”目标落实要求。
结语
“双碳”理念提出后,要求地方生态文明体制得到深化改革。以城乡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将“双碳”目标融入到城乡规划过程中,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为了保证城乡规划实施策略达到目标应用效果,文中还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城乡的规划认知误区,在避开这些认知误区的基础上,规划区域国土空间,推动碳减排和碳增汇工作的发展,保证城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书竹.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J].建筑结构,2022,52(23):167.
[2] 李阳,夏余丽,高元,等.历史城区中“保护—低碳”的辩证关系及规划应对——以西安明城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3(02):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