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高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探究

刘炜   

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24 

摘要:当前,社会对于高中生的全面素质教育需求越来越高, 而实现高中阶段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改革任务。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出发,探究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与策略。通过问卷调查, 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取了广大家长、教师及社区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发现,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然而,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比如协同体间的信息不畅通,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套适合高中阶段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策略,以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序进行。本研究的结果为当前正处于变革阶段的高中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育人; 高中全面素质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及困难。

引言

1、高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挑战

1.1 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状

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1]。当前,虽然许多学校已开始意识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家长参与度不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学校与社会资源整合不够紧密也是制约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的关键因素。部分学校缺乏有效的对外合作机制,未能最大程度挖掘社会各界资源,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另外,家校沟通渠道不畅也影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2]。家长和教师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导致教育教学工作无法有效衔接。要实现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需要在提升家长参与度、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整合、改善家校沟通渠道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1.2 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的挑战与困难

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的挑战与困难主要体现在协同体间信息沟通不畅、责任划分不明确等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顺畅,导致合作不畅,影响育人工作的协同性与有效性。家长、教师、社区工作者在协同育人过程中责任边界不清晰,容易出现各自推诿责任、达成协议困难等问题。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不充分,也增加了协同育人的困难。

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匮乏和支持不足,制约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开展。缺乏足够的资金、人力、时间等资源支持,容易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在育人工作中感到压力山大,难以形成合力。家庭教育观念传统,教师职责认知偏差等问题也制约了协同育人工作的展开,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个人的重视与调整。通过针对这些挑战和困难的深入分析与解决,才能推动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高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与策略的研究

2.1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探索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共同育人。建立多元化的育人主体参与机制,包括学校、家长、社区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学校作为主导者,家长是重要的参与者,社区和社会组织则提供支持和资源。

构建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环节。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定期沟通的平台,及时分享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学校应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进一步,推动课程融合是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3]。将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家庭则在日常生活中巩固教育成果,形成育人合力。

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保障。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学生持续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2.2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优化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策略优化是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关键。应加强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建立家长参与机制。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社会资源共享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需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社区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共同探讨学生发展问题,形成合力。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家校社沟通畅通无阻,及时反馈学生成长情况。通过这些策略的优化,可以有效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成长。

3、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3.1 加强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建设

为了加强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建设,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包括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家长、教师和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和教师座谈会,以及邀请社区工作者参与学校活动,加强三方之间的联系与了解。建议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明确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与任务,避免责任模糊导致执行不力。另外,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鼓励家长、教师和社区工作者共同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引入专业机构的支持与帮助,例如请教育专家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设计与评估,以提高整体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3.2 优化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策略

(2) 优化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包括家长会议、教师家访等形式,确保家校之间信息畅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个性特点,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及时反馈学生学习和成长情况。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学业水平,还要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校与社区、企业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以上优化实施策略,可以推动高中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本文以高中教育为研究背景,针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状和难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根据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合高中阶段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以及实际操作的具体策略。这一成果有利于推动高中教育改革,进一步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然而,协同育人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和责任划分等问题仍是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的重点,有待后续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解决。此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和完善也将是后续工作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储朝晖.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策略[J].人民教育,2021,(08).

[2]陈军陈晓艺.“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3,(04).

[3]谌璐琳.家校社协同育人[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