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汪亚玲

恩施市中心医院 妇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观察开腹或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收治的子宫大肌瘤切除术患者共61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0),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研究组给予开腹或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开腹或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应用于患者的治疗当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排气,减少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开腹或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临床效果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妇科肿瘤,多发于30-50岁、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临床调查数据显示[1],大多数的子宫肌瘤都是属于良性肿瘤,发生癌变的概率并不高。大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隐痛、腹部包块以及不规律子宫的出血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帮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其生存质量。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需要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极易导致腹内压上升,出现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给后续的治疗与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2]。鉴于此,为更好地分析开腹或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61例子宫大肌瘤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科门诊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收治的子宫大肌瘤切除术患者共61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0)。其中,对照组年龄 32-49 岁,平均(40.52±4.9)岁,肌瘤直径4-1 0cm,平均(7.43±1.82)cm;研究组患者37例,年龄 32-50 岁,平均(41.68±5.12)岁,肌瘤直径5—10cm,平均(7.41±1.83)cm。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子宫肌瘤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术前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胸部X线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3)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知晓且同意研究目的。

排除标准:(1)长时间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者;(2)子宫瘢痕手术者;(3)患有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者;(4)卵巢巧克力囊肿者;(5)凝血功能障碍者;(6)配合积极性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按照手术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研究组给予开腹后或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患者取仰卧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留置导尿管,利用钳夹法将宫颈向阴道开口稍拖出,做2cm小切口,将肌瘤旋转牵引出,缝合切开。对于开腹切除肌瘤者,显露子,做2cm小切口,显露肌瘤,将肌瘤旋转牵引出子宫,缝合子宫切口及缝合腹膜皮下及皮肤,无菌敷料包扎。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包含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下腹疼痛、发热,并发症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下腹疼痛+发热)/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采用SPSS25.0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连续性计量资料采用()描述,并运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用X2检验。数据统计具有显著差异时P<0.05。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1

86.55±7.68

46.58±4.25

10.55±2.18

6.3±1.8

研究组

30

65.25±3.72

32.45±2.33

8.42±1.95

5.5±1.2

t

13.711

15.323

4.017

2.035

P

0.001

0.001

0.001

0.046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粘连性肠梗阻

切口感染

下腹疼痛

发热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1

1(3.3)

1(3.3)

2(6.7)

1(3.3)

5(16.7)

研究组

30

0(0.0)

0(0.0)

1(3.2)

0(0.0)

1(3.2)

X2

-

-

-

-

3.815

P

-

-

-

-

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大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腹部包块以及不规律子宫的出血等。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子宫肌瘤患者的群体正在逐渐年轻化。临床调查数据显示[3],子宫肌瘤患者的怀孕流产的概率是普通女性的四倍以上,且子宫肌瘤患者的宫腔形状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进而对输卵管造成一定的压迫,进而大大增加子宫肌瘤患者的不孕率。

传统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存在一定的伤害,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分析主要原因是传统手术子宫切开大,出血多,手术创伤大,时间长,从而住院时间长,恢复期较长,对于患者而言可能会产生术后切口感染以及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开腹子宫小切口或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切口小,对胃肠道的影响较小,缝合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准确等优势,且无需使用复杂昂贵的手术工具,缝合简单,便于手术操作。本研究中得出的结果提示研究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经开腹或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具有更好的手术效果,可提升手术的整体安全性[3]

综上,开腹或经阴道小切口包膜内子宫大肌瘤切除术应用于患者的治疗当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排气,减少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嫒.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肌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8):32-34.

[2]马昕宇,朱吉祥,朱跃,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0.25 mg/kg艾司氯胺酮静脉泵注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24,64(6):64-67.

[3]谢莉萍.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6):36-38.

[4]辛琰琰,杨宝芹,吕孝丽.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率[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11):189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