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7
/ 2

生活化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林丽娟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长丰小学  351100

摘要: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的进行可有效启蒙小学牛思维心智,促进学生对语文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思考,以保证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效果。在当代教育领域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语文习作,它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来讲,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奠定基础的阶段。在过去,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习作的教学并不突出,教师的教学方式遵循传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不大,因此,学生作文文章内容便会存在形式化、模式化、空洞化,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心理压力,而且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形成产生阻碍,甚至对习作学习失去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及其应用能力。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并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一、小学语文习作的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习作的生活化教学实践中,经常观察到一个显著的问题:学生在尝试将自身的日常经历转换成具体的写作内容时遭遇难题。这种困境主要由学生对其周遭环境的观察能力不足所引发,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尤为明显[1]。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核心目标是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激发其写作灵感并提高表达能力。然而,若学生未能有效地观察和深入理解周围的世界,该策略的效果便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生活化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指导精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

通过细致解析课文,学生能掌握丰富的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学习如何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转化为文字。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学习中,学生们将通过深度观察植物并结合多媒体设备的引导,以及老师的问题引导,进一步认识梅花并展开创作。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对植物的感知和了解,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力手段。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得以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颜色。老师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提出一系列关于植物外貌和特征的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观察中积累素材,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充实的内容[2]。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将有目的地深入观察梅花,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植物。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特征,比如花瓣的形状、颜色,花蕊的构造,甚至是梅花的气味。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以更细致入微的方式观察植物,并使他们逐渐形成对植物特性的深入理解。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反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梅花的特点。这种通过提问引导的教学手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于植物观察的主动性。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将逐渐形成对植物的鲜活印象,为写作提供了深厚的素材。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课文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为引领,成功地设定全文的基调和主题。这种方法明确了写作的中心,也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画卷的预期。通过细致入微的多感官描述,如视觉上各季节特有的色彩变化、听觉上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触觉上柔软雪地的感受,作品使得读者能够跨越文字的界限,仿佛亲身置身于小兴安岭的壮丽景色之中。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在于,它通过关键句引入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中心,运用丰富的感官描述,让读者从多个维度深入体验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景[3]。教师需要探索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描写技巧让景色变得更加迷人,学生了解如何利用修辞技巧、结构安排以及关键词语的精准运用来增强写作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这些方法能让学生们在写作中更好地捕捉和表达自然景观的魅力。

(二)展开联想,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中,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扩展思维空间显得尤为关键。这种策略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深化他们在语文学习及写作过程中的思考。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自由地发挥联想,从而引领他们以具体的事物或个人体验为起点,延伸至更宽广的社会现象或深层次的人文情感,进一步丰富他们的表达力和观点的多样性。以“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命题的作文教学为例,教利用电子白板展现大量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材料,如播放“让我们一起污染环境吧”的短片,这种反向思维的表达方式不仅风趣幽默,而且发人深省。这种教学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让学生在视觉和情感上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激发他们思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基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写作时,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使他们能够写出既有深度又有见解的作文。此外,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潜入知识的海洋,搜索引擎这一现代化的工具挖掘和收集与写作主题息息相关的宝贵资料

[4]

(三)关注语文园地,保障生活化写作效果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当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以《猫》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园地版块的“交流平台”内容[5]。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结合课文中“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深入分析同学们在交流平台上提出的不同观点。例如,“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课文的字里行间却藏着对它们深深的爱”或“我们说话和习作的时候,可以试着运用这种方法”等见解。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学习《猫》、《白鹅》和《母鸡》等课文时,能够主动追寻作者如何通过巧妙设计课文,展现“看似不喜欢自己笔下的动物但能够在字里行间展示对动物深深的喜爱”的写作特点。进而,学生将能够领悟这种写作方法的独到之处,并分析自己应如何运用这一技巧展开写作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部分,针对《白鹅》、《母鸡》等课文中冒号的用法进行分析。通过相关任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冒号的使用方式,并鼓励他们在习作中模仿运用,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批判性思考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体验和观察机会,创造一个丰富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阿莉.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3(13):38-42.

[2] 徐素霞. 回归生活灵动习作——探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J]. 科普童话,2023(38):130-132.

[3] 杨璐.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有效策略[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3(16):38-40.

[4] 刘丹苹. 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 新课程·上旬,2021(40):131.

[5] 孙艳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576.

[6] 周凤仙. 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2020(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