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制乙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7
/ 2

中国煤制乙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康孝华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卓正煤化工有限公司 017300

摘要煤制乙醇是以煤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路线,对于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煤制乙醇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完善产业政策、加大技术研发、优化项目布局、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煤制乙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制乙醇;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引言

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发展现代煤化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成为战略选择。煤制乙醇作为现代煤化工的关键部分,有助于解决能源结构矛盾,促进能源高效利用,推动区域发展。目前,煤制乙醇产业快速发展,但面临技术、经济、产业配套等挑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煤制乙醇产业发展态势,梳理了我国煤制乙醇产业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完善政策、加强创新、优化布局、创新模式等对策建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中国煤制乙醇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政策不断完善

为支持煤制乙醇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2年,国务院发布《乙醇汽油使用办法》,首次将燃料乙醇纳入国家能源战略。2007年,科技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煤制液体燃料科技攻关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煤制乙醇列为重点攻关方向。2014年,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先进液体燃料,推进煤制油、煤制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专项规划、税费优惠、补贴奖励等政策,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1.2 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经过多年研发攻关,我国煤制乙醇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兖矿集团自主开发的混煤水煤浆费托合成制乙醇技术和上海航天特种材料研究所的煤基醋酸发酵制乙醇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中科院过程所研发的直接煤基合成气制乙醇新工艺具有流程短、能耗低的优势。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合成气深度净化、催化剂优化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3 示范项目有序推进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批煤制乙醇项目相继建设投产。2017年,兖矿集团在榆林建成了首套10万吨/年煤制燃料乙醇工业装置,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煤制乙醇产业化的国家。山西潞安、开滦集团、延长石油、内蒙古伊泰等大型煤炭和能源企业也纷纷布局煤制乙醇项目,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等资源富集地区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煤制乙醇项目达20余个,总产能超过200万吨/年。

2 中国煤制乙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尽管我国在煤制乙醇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催化剂性能、设备国产化、系统集成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以兖矿榆林煤制乙醇项目为例,混煤直接液化制油和费托合成制乙醇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大多依赖进口,存在工艺适应性和稳定性问题。同时,工业装置的运行周期短,负荷不高,工艺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此外,合成气深度净化、变换尾气提纯等配套技术也有待攻关,以实现系统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

2.2 产业配套有待健全

煤制乙醇产业涉及煤炭、电力、化工、交通等多个行业,产业链条长,配套要求高。当前,我国在原料保障、物流运输、市场消纳等方面还不完善。原料煤供应不稳定,运输半径大,影响生产连续性;乙醇产品运输条件有限,尚未实现工业乙醇和燃料乙醇并行运输;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力度不够,市场认可度有待提高。产业上下游衔接不畅,配套设施滞后,制约了煤制乙醇的规模化应用。

2.3 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煤制乙醇项目前期投资大,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难以保证。以兖矿榆林煤制乙醇项目为例,工程总投资达80亿元,吨乙醇成本高达6000元以上,而同期玉米乙醇、木薯乙醇等的生产成本仅为4000-5000元/吨。在市场油价低迷、补贴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煤制乙醇项目的收益空间被压缩,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此外,煤炭开采、转化利用过程中的环保投入不断增加,也给企业成本管控带来压力。

2.4 产业政策有待完善

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支持煤制乙醇发展的系列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政出多门、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在准入管理、补贴标准、税费优惠等方面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影响了政策的指引作用和执行力度。同时,针对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还不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等支持措施有待细化落实,以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

3 中国煤制乙醇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将煤制乙醇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总体部署,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准入标准、税费优惠、土地使用、环境监管等配套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统筹利用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工具,加大对重大示范工程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产业发展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引导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3.2 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瓶颈

聚焦工业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催化剂的高效低成本制备、生产过程的系统优化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协同攻关。支持产学研用联合研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推动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打造自主可控的煤制乙醇技术产业链。

3.3 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项目选址和产能布局,促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和接续发展。鼓励焦化、电石、合成氨等煤化工项目通过增量置换、节能改造等方式转型升级为煤制乙醇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减量化发展。引导煤制乙醇企业与乙醇汽油生产、配送企业合作,建设原料供应、乙醇储运和市场消纳一体化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

鼓励煤制乙醇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兼并重组、上下游一体化、产品差异化等方式,提升产业链协同和抗风险能力。支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煤制乙醇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质量监管、信用评价等机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产业健康发展秩序。

3.5 加强政产学研社会协同创新

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完善产学研用对接机制,畅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渠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煤制乙醇的认知和接受度。

4 结束语

煤制乙醇是我国发展现代煤化工、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煤制乙醇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快速发展,但面临技术瓶颈、经济效益低、产业配套滞后等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单位等多方协同努力,推动形成紧密衔接、竞争力强、支撑有力的煤制乙醇产业生态,开创发展新局面。未来,随着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煤基燃料乙醇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各方努力下,中国煤制乙醇产业有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现代能源体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江小均,高建荣.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3):48-56.

[2]魏锋,李永旺,李宏伟,等.中国煤制乙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化工进展,2020,39(4):1545-1551.

[3]朱永法,白东旭.中国煤制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21,29(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