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竹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达州 635100
摘要:目的:探究细菌性感染疾病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的价值。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从本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患者中选择66例,同时段抽取在本院开展体检的健康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者均开展血常规、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金标准确诊60例,血常规检验确诊45例,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确诊59例,诊断符合率相比,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高于血常规检验,P<0.05;对比疑似患者与健康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而且确诊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准确性较高,能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推荐。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疾病;C反应蛋白;血常规;诊断价值
感染疾病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指病原微生物侵袭了机体,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损伤症状而出现的感染表现[1]。临床按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将感染性疾病分为了真菌、细菌、病毒等类型。而感染性疾病易出现于机体免疫力较低、体质较差等患者中,再加上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引起感染,增加患病率。因此,细菌性感染疾病主要是因细菌侵入机体所致[2]。临床认为,尽早明确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病情,对提高诊治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以往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多采用血常规检验,但此项检测结果易受到湿度、温度等的影响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延误治疗的时机。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反应蛋白,主要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对其进行调节,研究表明,当机体出现细菌性感染疾病时,C反应蛋白的浓度会上升,可以将其作为一项诊断细菌感染疾病的主要指标[3]。因此,本文特抽取相应的疑似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评估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从本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患者中选择66例,同时段抽取在本院开展体检的健康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
疑似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占比分别有36例、30例,年龄范围2-12岁,中位值(7.15±1.85)岁,病程范围1-7天,中位值(4.13±1.98)天。66例健康者中男性与女性的占比分别有38例、28例,年龄范围3-12岁,中位值(7.20±1.88)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以临床表现与参照细菌培养结果为依据来明确病情;疑似患者均出现咳嗽、发热等表现;年龄在1-12岁之间;在研究中均没有出现不可控的临床表现;家属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有凝血机制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研究前四周应用过影响实验室指标药物者;出现慢性感染病史;依从性较差,不能按要求配合;临床资料不完善。
1.2 方法
所有参与者均开展血常规、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检验时,先抽取所用参与者表静脉血液2ml,将其加入到EDTA-K2抗凝试管中,将其缓慢地摇匀,让抗凝试管充分地与血液样本接触,之后将样本做冷藏备用。应用全自动的血细胞分析仪开展血常规检验,对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类型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应用全自动特定的蛋白仪,对患者血液中的全自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验。所用的操作流程均严格按实验室的操作流程与章程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的准确性,即评估准确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同时对比健康者与细菌性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并分析不同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水平。
血常规检验阳性标准:如白细胞数据此时超过12.0×109/L,即为阳性[4]。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阳性标准: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3mg/L[5]。
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 ,行 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1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细菌培养结果确诊60例,其中包括了肺炎、肺膜炎、肠炎、尿路感染等患者,占比分别有15例、20例、10例、15例。
2.2血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验阳性者有50例,确诊45例,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阳性者有61例,确诊59例,见表1。
表1血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验 | 细菌培养结果 | 合计 |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 | 细菌培养结果 | 合计 | ||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
阳性 | 45 | 5 | 50 | 阳性 | 59 | 2 | 61 |
阴性 | 15 | 1 | 16 | 阴性 | 1 | 4 | 5 |
合计 | 60 | 6 | 66 | 合计 | 60 | 6 | 66 |
2.2血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对比
诊断符合率相比,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高于血常规检验,P<0.05,见表2。
表2血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对比
组别 | 准确率 | 灵敏度 | 特异度 |
血常规检验 | 46/66(69.7) | 45/60(75.0) | 1/6(16.7) |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 | 63/66(95.5) | 59/60(98.3) | 4/6(66.7) |
P | <0.05 | <0.05 | <0.05 |
2.3疑似患者与健康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对比
对比疑似患者与健康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而且确诊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疑似患者与健康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对比()
组别 | C反应蛋白(cm/s) | 白细胞(cm/s) | |
健康者 | 10.55±1.15 | 8.28±0.88 | |
疑似患者 | 轻度 | 21.33±2.22 | 12.33±1.26 |
中度 | 34.61±2.25 | 16.35±1.35 | |
重度 | 54.29±1.45 | 24.41±1.55 |
细菌性感染疾病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有着起病急的特点,而且病情较为复杂,会在发病过程中受到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增加风险程度,如治疗不及时或是治疗不当,还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引起其他症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6]。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出现主要因机体被细菌病毒所侵袭,造成机体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毒素,从而使身体产生感染症状。在出现细菌性感染疾病后,患者会出现较为典型的表现,如咳嗽、发热等,而且在发病之后患者的机体还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出现程度不一的负面变化[7]。细菌性感染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时有发生,会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多种不适,临床将细菌性感染疾病以不同的感染部位分为肠道、尿道、全身性细菌性感染,不论是哪种感染性疾病,均会给患者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需要尽早开展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此来提升诊治准确性。
在以往的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临床多采用病情的询问、临床典型症状来对机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同时结合异常的病原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等进行辅助综合分析,以此来明确病情。在以上诊断中,血常规检查应用较为普遍,此时的患者如存在细菌性感染,当细菌进入机体后会对免疫功能产生刺激,此时的机体会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清除与消灭细菌,故此时机体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含量会明显上升,而且还会因感染程度的加重而提升机体免疫系统的活跃度,此时会使得血常规指标明显上升[8]。由此说明,在机体免疫的实际情况检查中可通过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来观察,此时可为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血常规检查方法较为简单,且易行,性价比较高,其的实用性与价值取得了医疗人员与患者的一致认可。近年来,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临床上在检验血常规的同时结合了C反应蛋白,从理论上来看取得了更好的诊断效果。
研究表明,机体在出现细菌性感染疾病后,会加重呼吸道的感染情况,重度者还会出现肺炎与肠炎等症状,而且有资料表明,如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机体中的特殊成分,即蛋白成分会被检测出现,此时会与肺炎链球菌产生相应的效应,而这种成分即为C反应蛋白[9]。C反应蛋白是非特异性的反应蛋白,其是通过肝细胞合成,通常情况下机体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如机体受到外界的刺激,会产生相应的效应,或是出现炎性反应,此时机体中的C反应蛋白会出现异常改变,并在炎性作用下让肝脏合成较多的C反应蛋白,从而提升C反应蛋白水平。而且C反应蛋白也为敏感性炎性指标,在发病6h左右时即会发现此水平上升,会在发病24-48小时达到峰值,故炎症的严重、感染程度呈现正比关系。临床实践表明,当C反应蛋白水平处在10-99mg/L时,说明机体出现了浅表性感染,或是出现局灶性感染,如其超过100mg/L,说明机体被感染侵袭,或是出现脓毒症。故C反应蛋白检测的稳定性、准确性较高,且不会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贫血等。此外,C反应蛋白属于炎症标志物,对炎性反应、感染等均有一定的作用,受到了临床的一致认可。而且C反应蛋白检测较简单、快速、灵敏,故检测的结果不会受到呼吸、血压等的影响,故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可以发挥较为理想的作用。实践还发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C反应蛋白的敏感度可超过90%。本次研究中,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符合率95.5%、灵敏度98.3%。由此说明,以上两种检验相结合,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效能,能为疾病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可以将其作为常规检验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中,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亚丽, 于瑞杰. CRP、PCT与血常规检验在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鉴别价值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 2023, 30 (12): 1665-1666.
[2]施惠娟. 全自动血液细胞仪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3, 40 (03): 333-334.
[3]易思明, 易惠茹.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黑龙江医药, 2023, 36 (02): 423-425.
[4]田宇, 马梦影, 辛娜, 等. 血清核转录因子-κB及CD64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 26 (19): 71-75.
[5]刘颖, 林荣文, 陈宏飞. 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2, 32 (01): 103-104.
[6]艾秋英.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 32 (19): 3100-3101.
[7]尚楠,铁峰,刘鹏飞.血常规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效能[J].中国民康医学, 2023, 35(17):130-132.
[8]任力,李剑峰,冉训,等.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15):4.
[9]易思明,易惠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 2023, 36(2):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