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 404300
1. 急诊重症患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
急诊重症是指伴有严重生命体征异常、病情危急,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医疗措施以挽救生命的疾病或创伤。这类患者通常出现呼吸困难、大出血、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症状,病情变化快、预后不确定,需要医护人员精准高效的抢救措施。
急诊重症患者的主要特点包括:
(1)病情危急。这类患者的生命体征严重异常,如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病情会快速恶化甚至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2)病情变化快。患者的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并快速应变,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3)诊断困难。重症患者常因意识障碍或语言交流困难,初步诊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并结合现有病史快速分析。
(4)治疗难度大。急诊重症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涉及呼吸、循环、代谢等多个系统,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
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急诊重症,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常见的包括:
(1)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呼吸衰竭、哮喘发作等,表现为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
(2)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表现为胸痛、低血压、脉搏异常。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颅脑创伤、癫痫发作等,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改变、肢体运动障碍。
(4)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衰竭等,表现为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衡。
(5)外科急腹症,如肠梗阻、胃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休克。
(6) 大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创伤性出血等,表现为休克、意识障碍。
医护人员需要快速识别这些危急症状,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2. 急诊重症的抢救原则与步骤
针对急诊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应当遵循抢救生命、防止并发症、尽快稳定病情的原则,采取系统化的抢救步骤。
第一步 快速评估生命体征。第一时间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识别生命体征异常,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同时评估是否存在大出血、昏迷等危急情况。
第二步 实施紧急处理。根据生命体征评估结果,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立即给予辅助通气;如果出现休克,立即输注大量液体维持血压;如果出现昏迷,立即防护气道并进行神经系统抢救。
第三步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必要时可采取无创或有创监测手段,如动脉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第四步 查找病因并治疗。在紧急抢救的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尽快明确病因,针对病因开展相应的治疗。如果确定为心梗,需要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如果是中毒,需要进行解毒治疗。
第五步 预防并发症。急诊重症患者极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等。
第六步 进行重症监护。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患者仍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接受密集监护和治疗,直至病情稳定。重症监护病房拥有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并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全程照护。
总之,急诊重症抢救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具有快速分析病情、果断决策的能力,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配合要点
急诊重症抢救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高度专业性,还需要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良好的医患家属配合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
首先,医护人员要主动沟通,及时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严重性和抢救的必要性,争取家属理解和支持。必须说明急诊重症的危急特点,以及医护人员将采取的紧急措施和风险。只有家属充分理解并配合,医护人员才能集中精力实施抢救。
其次,家属要主动提供病史信息。急诊重症患者常因意识障碍或语言交流困难,无法完整描述病史。家属应当主动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信息,为医护人员诊治提供依据。
再次,家属要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会要求家属配合各项检查检测、用药、手术等操作。家属应当信任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主动配合完成医嘱,切勿违背医嘱或干扰治疗。
最后,家属要保持耐心和配合。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集中精力实施各项操作,可能无法及时向家属说明情况。家属应当保持冷静和耐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急躁行为干扰抢救。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良好配合,不仅可以提高急诊重症抢救的成功率,也有助于增强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4. 急诊重症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医护人员会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但在急诊重症抢救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并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变化。必要时可采用无创或有创监测手段。
(2) 防范并发症发生。急诊重症患者极易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3)处理突发情况。在抢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呼吸骤停、心跳骤停等危急情况,医护人员要迅速启动相应的急救措施,坚持实施直至病情得到控制。
(4) 维护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主动与家属沟通,解释病情变化和抢救进展,争取家属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尊重家属的意愿,避免发生医患矛盾。
(5) 注重安全操作。在紧急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也需要得到重视。要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医疗差错或人员伤害。
(6) 完善医疗记录。医护人员要仔细记录病情变化、采取的抢救措施及其效果,为后续诊疗和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只有在抢救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通力合作,急诊重症抢救才能最终实现成功。
5. 急诊重症抢救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重症抢救领域也必将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首先,监测手段将更加智能化和无创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智能监测设备,能够实时无创监测多项生命体征指标,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其次,治疗手段将更加精准和高效。新型药物、先进的介入技术等将不断推动急诊重症治疗的进步,大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再次,抢救流程将更加标准化和信息化。医疗机构将建立完善的急诊重症抢救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指南,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流程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
最后,医护培养将更加重视急诊技能。未来医学教育将进一步加强急诊科目的教学,培养更多具备急救技能、反应敏捷的医护人才,提高整体抢救能力。
总的来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重症抢救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医护人员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提高应变能力,为急诊重症患者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救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