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产科三病区,新疆,和田,848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80例胎膜早破并发生产褥期感染的病例,我们识别了与感染风险增加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产妇年龄、产次、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以及胎膜早破到分娩的时间间隔等。基于对这些高危因素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我们提出了一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加强孕期保健与教育、严格无菌操作与感染控制以及产后护理与康复。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期望能有效降低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风险,提升母婴健康水平。
关键词: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高危因素;护理干预
引言: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指的是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的现象。胎膜早破不仅可能导致早产、围生儿死亡、宫内及产后感染率升高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还可能并发产褥期感染,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产褥期感染是产妇在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且可能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围产医学的发展,胎膜早破和产褥期感染的防治已经成为产科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深入探讨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对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我院发生的80例胎膜早破并发生产褥期感染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通过详细研究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我们期望能够识别出与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相关的高危因素,进而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以期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胎膜早破并随后发生产褥期感染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基于明确的临床标准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2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纸质病历,详细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年龄、产次、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胎膜破裂到分娩的时间间隔、产后感染情况、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治疗措施和预后等。
1.3研究方法
(1) 回顾性分析:对收集到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回顾性分析,以找出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可能高危因素。
(2)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与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显著相关的高危因素。
(3) 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基于统计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践和专家意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预防和控制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发生。
2.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80例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患者,年龄范围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28.5岁。其中,初产妇55例(68.75%),经产妇25例(31.25%)。
2.2胎膜早破与产褥期感染情况
在80例患者中,胎膜早破发生的时间范围从孕28周到孕40周不等,平均在孕35.2周发生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发生的时间为产后1-10天,平均在产后4.8天出现感染症状。
2.3高危因素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与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显著相关:
孕期并发症:在80例患者中,有45例(56.25%)存在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
分娩方式:剖宫产患者感染率高于自然分娩患者,剖宫产患者48例(60%),自然分娩患者32例(40%)。
产程时间:产程时间超过12小时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产程时间较短的患者,产程时间超过12小时的患者有55例(68.75%)。
胎膜早破到分娩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超过24小时的患者感染风险增加,时间间隔超过24小时的患者有42例(52.5%)。
表1:高危因素与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关系
高危因素 | 患者数量 | 感染率 |
孕期并发症 | 45 | 56.25% |
剖宫产 | 48 | 60.00% |
产程时间>12小时 | 55 | 68.75% |
胎膜早破到分娩时间间隔>24小时 | 42 | 52.50% |
2.4病原菌分布
在8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病原菌95株,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占35%,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表2:病原菌分布情况
病原菌 | 菌株数 | 占比 |
大肠杆菌 | 33 | 35%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25 | 26% |
链球菌 | 18 | 19% |
其他 | 19 | 20% |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了80例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深入探讨了与该病症相关的高危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孕期并发症、剖宫产分娩方式、产程时间过长,以及胎膜早破到分娩的时间间隔过长均与产褥期感染风险显著增加相关。以下是对这些高危因素的详细讨论。
孕期并发症的存在明显增加了产褥期感染的风险。这可能与并发症本身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身体机能受损有关。例如,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常见并发症都可能影响母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降低其对感染的抵抗力。这一发现强调了孕期保健和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具有潜在并发症风险的患者。
剖宫产分娩方式相较于自然分娩,与更高的产褥期感染风险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剖宫产手术本身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特别是在手术切口和术后恢复过程中。因此,在没有明确的医学指征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以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产程时间过长也被证实是产褥期感染的一个高危因素。长时间的产程可能导致母体体力消耗过大,免疫力下降,同时增加了产道与外界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在产程管理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疲劳和暴露时间。
胎膜早破到分娩的时间间隔过长也与产褥期感染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胎膜破裂后,细菌更容易通过破裂的胎膜进入宫腔,引发感染。因此,对于胎膜早破的孕妇,应尽快采取措施终止妊娠,以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80例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识别了与感染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孕期并发症、剖宫产分娩方式、产程时间过长,以及胎膜早破到分娩时间间隔过长。这些因素的识别和深入讨论,不仅增进了我们对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机制的理解,而且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强调了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重点监护和预防性干预的重要性。针对孕期并发症的积极管理和治疗、剖宫产的审慎选择、产程时间的合理控制,以及对胎膜早破情况的及时处理,都是降低产褥期感染风险的关键措施。
此外,本研究也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方向,包括进一步探索高危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开发更加精准的预防策略。通过这些努力,有望显著降低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母婴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姜艳,马丽娟,李艳琳,等.潍坊市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 华南预防医学,2023,49(12):1606-1608.
[2]任菁,梁家李,徐凤仪.产褥期感染的病原菌和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20(05):117-120.
[3]刘果,高湛.破膜后不同时间引产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华夏医学,2023,36(0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