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北枣阳 441200
【摘要】目的:讨论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的方案及其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6例和观察组(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的急救流程护理)36例。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在护理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的急救流程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急救效果。
【关键词】急救护理质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
作为一种突发性的心血管急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病情极为紧急且危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通过高效、规范且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流程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1]。以恢复梗死血管的血流供应,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构建基于急救护理质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不仅是对传统急救模式的一种创新与优化,更是对救治成功率与患者预后的一次革命性提升。通过制定并执行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强化医护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确保患者在发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大幅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同时也有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的急救流程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符合研究要求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38岁,年龄平均值为(44.19±2.63)岁;观察组36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7岁,年龄平均值为(43.82±2.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并定时记录。对于出现异常生命体征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随后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副作用,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同时观察镇痛效果。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出院指导,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定期复查等。
1.2.2观察组使用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的急救流程护理 首先,在患者到达急救现场后,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以及症状、病史等。同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备好急救药品、器材等。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迅速进行初步诊断,明确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分类,确定病情轻重缓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随后,对于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通畅;建立静脉通路,准备输液和用药;疼痛严重者给予止痛剂;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等。紧急处理后,患者应尽快转运至具备进一步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确保患者安全,并与接诊医生进行详细的交接,包括患者的病情、处理过程、用药情况等。在转运至医疗机构后,护理人员应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与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在护理后进行监测并记录,总结出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的方案及其临床干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值进行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2]。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等心功能指标差异均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x±s)
指标 | 阶段 | 观察组(n=36) | 对照组(n=36) | t | P |
LVEF | 护理前 | 40.59±3.83 | 40.48±3.91 | 0.1205 | 0.9044 |
护理后 | 51.13±3.07 | 45.62±3.32 | 7.3111 | 0.0000 | |
LVED | 护理前 | 52.92±3.84 | 52.83±3.76 | 0.1005 | 0.9203 |
护理后 | 40.89±3.29 | 44.26±3.14 | 4.4459 | 0.0000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3]。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本次研究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的急救流程护理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来看,常规护理组患者的LVEF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LVED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表明,构建一套基于急救护理质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对于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意义。该方案注重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与配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系统的急救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将在快速评估与初步处理阶段迅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初步急救措施,如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明确诊断与药物治疗环节中,医护人员将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缓解患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通过这一套全面而细致的急救流程护理方案,不仅能大幅度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显著提高救治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体现了医疗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快速、规范、高效的急救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急救护理质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宁,宋睿,刘菁,等. 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4, 33 (01): 1-5.
[2]周彦君.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 8 (01): 51-53.
[3]金燕子,黄巧玲,李裕生.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联合动态心电图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3, 25 (12): 962-966.
[4]崔少华,耿晓玲,杨晓玮.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疼痛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3, 39 (24): 3556-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