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简析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赵学鹏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园林所 新疆 哈密 839200)

摘要:在生态环境中草原资源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维护草原边牧地区生态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草原资源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局面,草地资源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牧收入等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基于此,为提升草地资源恢复与利用的效果,通过研究采用科学调研的方法对该区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及人为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1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的重要性

草原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支持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服务和增进人类福社的作用,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首先,草原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系统,能够净化空气,能够有效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减少雾霆等恶劣天气发生频率;其次,草原的存在可以有效缓解地下水的蒸发,保持水土,也能够吸附沙土,起防风固沙、降低沙尘暴的灾害天气发生频率的作用,可以预防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面积扩大化,避免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干扰;再次,草原上的草是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草原也是草原生物的生存栖息场所,保护草原生态也是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最后,草原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极度依赖草原这个基础,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能够促进畜牧业和草原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1]

2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过程中的问题

2.1草原生态保护机制不完善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成效巩固机制,很多项目前期投入的资金较多,草原保护效果比较明显,但后期缺乏管护,无法维持项目的开展成果。在实践中,很多地区出现了鼠害反弹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环境。目前,一些地区中度以上退化草原的治理率依然较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还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草原持续退化的情况没有得到全面遏制,这些均体现出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的缺陷。

2.2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内容单一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涵盖了牧草基地改善、畜种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监测、“黑土滩”治理等多个方面。在草原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出现了滥建围栏的问题,工程的建设内容相对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一些草原生态工程分属于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相互割裂的问题,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实施手段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工程建设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这些都会影响草原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

2.3生态型草种缺口较大

当前,我国相关省市每年的牧草良种缺口非常大,无法满足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需求,牧草品种鱼龙混杂,在销售和推广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此外,有关部门对良种繁育的重视力度远远不够,尚未建设完善的牧草种子生产发育体系。在种子的繁育中,多年生牧草种子田缺乏管理,牧草种子品质得不到保障,混杂程度较高,这会直接影响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开展[2]

3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措施

3.1制度保障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是一切行为的指导,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宣传的力度,将草原管理和草原生态建设纳入制度建设的范畴。同时,要加强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消防应急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树立创新理念,坐牢“冷板凳”,切实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和水平,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人才支撑。

3.2划区轮牧,分区域修复

划区轮牧是把草原分成不同放牧区块,按季节有计划地放牧,让牲畜按照一定次序轮回采食的一种放牧机制。此外,划区轮牧的轮牧周期、放牧频率和小区数可根据不同地域气候特点、草原再生草的生长速度等而定。划区轮牧的主要优点是草地植被能被均匀循环利用,让各个划分区块被轮回采食,草地整体得以修复,优良牧草种类相对增加,进而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3.3积极推进草地与畜牧业的相互配套

在草原管护中,积极推进草地与畜牧业的相互配套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旨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这种配套关系侧重于平衡草地的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草地恢复与畜牧业相结合的模式还包括提升草地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能提高草地的营养价值,进而提升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考虑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草地和畜牧业的管理效率,比如,使用卫星监测和GIS技术来指导放牧和草地管理。通过这种综合管理方法,草地与畜牧业的相互配套不仅有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在推进草地与畜牧业相互配套的过程中,应考虑地方社区的参与。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提供传统知识和实践,如轮牧制和草地定期休息等方式,以支持草地的恢复和保护。培训当地牧民使用可持续的放牧方法和草地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保护草地生态,还能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也是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吸引游客参观这些自然恢复的草地,不仅能增加地方收入,还能提高人们对草地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生态旅游的发展应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尊重和保护地方传统和生态环境,确保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另外,建立有效的政策和法规框架也是关键,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支持草地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以及确定草地使用权和放牧权的清晰界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草地与畜牧业的相互配套关系在法律和政策上得到支持和保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3]

3.4落实相关建设措施,增强保护意识

对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地方政府草原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草原保护相关政策措施,让大家都了解到草原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支持草原资源保护与修复的良好氛围。同时,将草场的规划治理工作作为长期政策,实行草原保护常态化,建立健全草地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在草原保护长效机制建设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轮牧制度,遵循草地饲养牲畜的进食特征,正确引导牧民到不同的草场进行放牧,坚持统筹兼顾,积极开展草畜平衡研究,提升草原资源合理利用水平。形成改革合力,完善草原治理体系,提高草原治理能力。

3.5加强技术创新,重视人才培养

紧跟时代发展形势,立足于当前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草原经济发展现状,坚持技术创新和培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是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草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的同时,也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创造有利条件。科学规划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建立完善的草原技术转化机制,采取科学规划、合理调控、防范管理相结合等一系列举措[4]

4结语: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草原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比较严重,草地退化、“黑土滩”、土壤沙化等现象有较强的恶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需要全面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扭转草场持续恶化的局面。当前,部分地区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草原生态保护机制不够完善,生态工程建设内容单一,优良草种缺口较大,高素质人才匮乏,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草原生态工程的建设。为此,相关省市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需要从问题入手,全面优化草原生态保护机制,推出科学的保护项目,在保证牧民经济收益的前提下推行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江涛.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问题探析[J].当代农机,2023(3):99~100.

[2]司振江.盐碱化草原农业改良技术及水盐运动规律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3]刘振宝.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措施的优化策略[J].广东蚕业,2023,57(1):31~33.

[4]陈永泉.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J].草原与草业,2020,3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