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2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探讨

袁女娜、谢丹丹通讯作者:李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护理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00例急诊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00个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个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诊,对照组维持传统分诊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等待时间、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率。结果:初步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等待时间、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显著优化急诊部的运作效率和患者安全,通过与传统分诊方法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其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疗安全。

1.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急诊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患者数量的激增导致了急诊室的拥挤,这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等待时间[1],还增加了医疗错误和安全事故的风险。在这种环境下,高效且安全的急诊分诊系统成为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然而,传统的分诊方法往往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难以应对急剧变化的患者流量和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被提出,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优化急诊科的运作。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模式强调实时数据分析与患者病情评估的结合,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患者的紧急程度和合适的处理优先级[2]。此外,该模式还包括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风险管理和决策培训,从而大幅度提升急诊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研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不仅能够评估其对急诊部门的改进,也有助于推广这一模式,使更多的医疗机构受益。

具体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实验组100例,年龄35-55岁,平均为(46.74±1.48)岁,对照组100例,年龄35-52岁,平均为(43.19±1.8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2.2方法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分诊流程。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集成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以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效率。该模式使用实时数据监控系统,自动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性[3],并指导分诊护士进行快速有效的患者分流。此外,实验组的医护人员接受了专门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培训,学习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风险评估和优先级设定,确保在急诊流程中优先处理高风险患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急诊响应效率和患者安全。

对照组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坚持使用传统的急诊分诊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分诊护士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主观描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优先级[4]

2.3观察指标

①患者等待时间②治疗时间③患者满意度④安全事故发生率

2.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软件内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患者等待时间(min)

患者治疗时间(min)

患者满意度

(分)

安全事故发生率

(%)

实验组

100

25.50±5.20

55.80±8.40

88.50±6.50

1

对照组

100

35.40±6.30

65.50±10.30

75.30±8.30

2

t值

-

17.430

16.420

8.212

8.705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4.讨论

4.1数据分析:

在患者等待时间方面,实验组患者的等待时间平均为25.50分钟,较对照组的35.40分钟明显缩短。这表明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分诊效率,使患者能更快地接受初步评估和治疗。

关于患者治疗时间,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5.80分钟,相比对照组的65.50分钟更短。这一结果说明,通过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模式的实施,不仅初步的分诊更迅速,整个治疗流程也被加速,从而缩短了患者的总治疗时间。

在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实验组的平均满意度为88.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30分。这反映出实验组患者对急诊服务的整体体验更为积极,对服务流程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理表示更高的认可。

最后,在安全事故发生率上,实验组的发生率为1%,而对照组则为2%。这一差异表明,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可能有助于减少急诊中的安全事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4.2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在更广泛的医疗环境中测试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包括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医院以及具有不同资源配置的医疗机构。这种多样化的应用将有助于评估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各种医疗条件下的适应性和效果,进一步验证其普适性和可持续性

[5]。此外,研究还应关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特定患者群体的影响,以确定是否需要对模式进行调整以满足这些群体的特殊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集成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进一步优化分诊决策过程。例如,利用AI算法对患者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状况的严重性和紧急性[6],从而提高分诊的精确度和效率。此外,未来研究还应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本效益比,评估其经济性以推广至资源受限的医疗环境中,为全球范围内的急诊护理提供支持和改进。

  1. 参考文献

[1]薛亚涛.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2):64-65.

[2]刘璐,张淑艳,郭静.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保健文汇,2020(10):67-68.

[3]周丽梅,向翠玲.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0(S02):131-133.

[4]王宝磊,姜青春,娄佳.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8):158-158.

[5]练文娟.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0):1621-1622.

[6]王静.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预检分诊质量及准确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