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乡村建设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CiteSpcae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对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CNKI数据库中有关乡村建设研究的2433篇文献为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分析其研究作者、发文量、发文机构和高频关键词的变迁趋势,梳理乡村建设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前沿。研究结果发现,发现近年来国内乡村建设研究热点主题集中于和美乡村、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等方面,乡村建设领域的文献数量呈逐渐上升,跨学科研究加强等趋势。
关键词:乡村建设;乡村振兴;CiteSpace
一、前言及政策回顾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乡村建设经历了完成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次高潮。每一次乡村建设高潮的兴起,乡村建设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外延[1]。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现代乡村建设包括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乡村建设包括了多个方面,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施的坚实基础[2]。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将乡村建设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内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3]。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检索的文献来自CNKI中国知网资源总库。筛选发表时间为2000-2023年的文献。筛选主题词为“乡村建设”最终得到2433篇文献数据,在CNKI文献管理中心以Refworks格式导出文献,总结我国近几十年乡村建设发展的时序分布、当前研究热点前沿进行梳理。
(二)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可视化工具是CiteSpace,是一款由华裔美国人陈超美所研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对文献数据的测量和分析绘制出研究领域热点图谱,揭示该领域的演化路径,预测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4]。
三、国内乡村建设研究成果的时空分布特征
(一)发文量分析
图1是我国乡村建设研究的发文量折线图。进入2000年之后我国有关乡村建设研究的发文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0-2017年,为平稳波动阶段。第二个阶段则是从2017-2023年,为大幅增长阶段,2023年更是达到了527篇。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使得乡村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以支持和推动乡村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发布文件和文件,以指导和规范乡村建设的发展,这促进了学界对乡村建设的研究。
图1 我国乡村建设研究发文量
(二)作者共现分析
表1为2000-2023年我国乡村建设研究的作者发文数量表。图2是我国乡村建设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根据表1可得,从2000-2023年,在乡村建设领域发文较多的作者如下。贺雪峰关于乡村建设研究的发文量最多。
序号 | 频次 | 作者 |
1 | 9 | 贺雪峰 |
2 | 8 | 潘家恩 |
3 | 6 | 宣朝庆 |
4 | 5 | 温铁军 |
5 | 5 | 王先明 |
6 | 5 | 王景新 |
7 | 5 | 王欣瑞 |
8 | 5 | 谢健 |
9 | 4 | 申明瑞 |
10 | 4 | 李善峰 |
表1我国乡村建设研究的作者及发文数量
(三)学科与高被引文献
乡村建设研究文献的主要学科分布情况见表2,约有近34.22%的文献来自农业经济,同时政党及群众组织(26.55%)、建筑科学与工程(9.04%),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学、社会学额及统计学等领域也是主要分布领域。可以看出,乡村建设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领域,涉及农业、经济、社会学、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
表3是我国乡村建设研究高被引文献。在分析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被引频次越高意味着该文献得到学界认可越高,即该领域的经典文献。由表3可知,贺雪峰等作者是国内乡村建设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其发表的研究文献被引频次非常高。
排名 | 学科 | 发文量 | 占比 |
1 | 农业经济 | 1133 | 34.22% |
2 | 政党及群众组织 | 879 | 26.55% |
3 | 建筑科学与工程 | 299 | 9.03% |
4 | 中国近现代史 | 123 | 3.71% |
5 |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 111 | 3.35% |
6 | 社会学及统计学 | 109 | 3.29% |
7 | 法理、法史 | 86 | 2.60% |
8 | 中国共产党 | 72 | 2.17% |
9 | 文化 | 68 | 2.05% |
10 | 旅游 | 63 | 1.90% |
表2 我国乡村建设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
排名 | 名称 | 作者 | 刊物 | 发表时间 | 被引频次 |
1 | 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 | 贺雪峰 | 探索与争鸣 | 2017-12-20 | 286 |
2 | 当代乡村建设中乡贤文化自觉与践行路径 | 季中扬;胡燕 | 江苏社会科学 | 2016-04-15 | 226 |
3 | 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 | 朱成晨;闫广芬;朱德全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9-03-20 | 210 |
4 | 展现乡村价值的社区营造——日本魅力乡村建设的经验 | 王国恩;杨康;毛志强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6-01-26 | 159 |
5 |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 虞和平 | 近代史研究 | 2006-07-30 | 149 |
6 |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 徐秀丽 | 安徽史学 | 2006-07-15 | 145 |
7 | 乡村建设的重点是文化建设 | 贺雪峰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07-10 | 143 |
8 |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国外经验与中国走向 | 陈晓华;马远军;张小林;梁丹 | 经济问题探索 | 2005-12-30 | 135 |
9 | 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 | 方孝莉 | 民族艺术 | 2018-04-03 | 132 |
10 | 中国大陆的乡村建设 | 温铁军 | 开放时代 | 2003-04-30 | 128 |
表3我国乡村建设研究高被引文献
四、国内乡村治理研究的热点识别与变迁趋势
(一)热点关键词分析
高频关键词体现了一篇文献的核心研究内容,如果同一关键词在某一领域反复出现,则可把这一高频关键词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5]。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乡村建设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对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个关键词进行总结可以得到表4。排在首位的是乡村建设(1088次),乡村振兴(190次)、美丽乡村(69次),法治乡村、数字乡村、乡村治理等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1 | 乡村建设 | 1088 |
2 | 乡村振兴 | 190 |
3 | 美丽乡村 | 69 |
4 | 法治乡村 | 42 |
5 | 乡村治理 | 30 |
6 | 数字乡村 | 28 |
7 | 新农村建设 | 22 |
8 | 乡村振兴战略 | 22 |
9 | 艺术介入 | 14 |
10 | 公共艺术 | 12 |
表4 我国乡村建设高频关键词信息表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CiteSpace中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时间线图,如图2所示共得到7个聚类。可见乡村建设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乡村建设、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法治乡村和乡村发展等领域。图2线上的词语即高频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所在的节点位置可判断该节点首次出现的年份及所属聚类。每个聚类的横实线长度对应的年份表示这个关键词持续的年份。根据图3可知,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仍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该两个聚类主要包括“数字乡村”、“精准扶贫”、“和美乡村”、“农村现代化”、“千万工程”等高频关键词。可以大概推测出,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等领域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会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
图2 我国乡村建设研究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时间线图
(三)研究热点主题的变迁趋势
根据图2所示,历年来的乡村建设研究高频关键词有所不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将影响到乡村建设的重点和方向。2000-2005,乡村建设研究聚焦于农村革命、社会变迁、乡村发展等领域;2005-2010年,乡村建设研究集中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乡村自治等相关领域;2010-2015年,乡村建设研究讲重点转移至三农工作、农业推广、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文明等领域;2015-2020年以来,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生态宜居、精准扶贫等相关领域开始出现;2020年以来,数字乡村、和美乡村、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运动成为学术界的前沿领域。虽然高频关键词呈现阶段变化,但是这与当时国家的政策有着紧密的关联,反映出乡村建设研究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价值性,可以为乡村建设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四 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结论
本文以2000-2023年篇有关乡村建设研究的2433篇论文为数据样本,采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收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发文量逐年递增,跨学科研究的成果也正在增长。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等领域近年来也成为了乡村建设的热点领域。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目前乡村建设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高影响力学者多集中分布在东、中部大城市学术力量雄厚的高校,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地域的研究机构在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领域的研究力量比较薄弱,这不利于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对乡村振兴领域进行实证研究;学者之间的联系后还有待加强[6]。
(二)展望
1.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乡村建设研究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不断拓展,单一学科的研究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7],应纳入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乡村社会巨变的背景下,如果能够加强不同学科领域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学科特色和优势,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研究,这对于推动乡村建设研究向深层次拓展,深化乡村建设研究是个正确的选择。
2.乡村建设与数字技术相联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我国乡村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数字技术为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乡村居民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开展经济活动,数字技术也为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实现乡村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总的来说,数字技术为我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了乡村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杨国才,潘锦云.新中国乡村建设四次高潮的演进逻辑及其时代启示[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6):64-71.
[2] 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J].老区建设,2022(10):4-9.
[3]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J].现代农村科技,2021(06):2+126.
[4]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5] 林远茂,施荣聪,岑璐岚,等.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COVID-19研究可视化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0,34(08):555-562。
[6][1]彭亮,高维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世界农业,2020,(05):76-84。
[7] 刘月霞,张博一.乡村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3,23(04):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