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金河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河道生态环境逐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工业排放、城市污染、过度开发等人类活动导致了河道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破坏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生态系统本身构成威胁,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黑臭河道;治理
1黑臭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1.1污水排放标准适用性不足
在中国水环境保护框架内,尽管控制与治理原则主要围绕排放标准展开,但是这些标准还有待提高。一是污水排放与水环境标准间脱节造成控制措施与操作流程不能完全配套。以城镇污水排放为例,规定III类排水必须符合一级B标准,其COD浓度需要控制在60mg/L之内,但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的COD要求仅为20mg/L,现行标准使得排水水质超出环境水质标准的3倍,这无疑加大了治理工作的难度。二是部分区域排污标准仍以欧美国家为借鉴,这一做法适应性不强,既没有切实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又会弱化治理工作实效。另外,国内黑臭河道整治中还需对河道水体功能进行全面考量,并以此为重点判断水质等级及评价水环境容量。从而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适应环境管理需要。对单一不变标准的过度依赖可能影响治理的灵活性及其最终结果。
1.2超标排污费用管理不当
对于水环境的治理和控制,要想建设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体系就需要明确规范超标排污收费标准。这能够更加有效的迎合减排管理这一特定需要,构建完善的“杠杆”管理机制。该机制可以充分利用“污染者付费”原则促进排污者有意识地治理污染。也促进了一个倒逼机制的建立,从而保证了污染问题的有效和高效解决。尽管如此,现阶段我国对超标排污收费的管理仍存在着所涉及污染物种类不全面、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
1.3污水处理效率较低
黑臭河道治理之战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污水处理效率离现实需求有距离。这一缺陷在弱化环境管控整体效能的同时也阻碍治理措施落地落实。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尽管存在排污标准、收费机制等提供规范化环境,但污水送至城镇处理厂集中处理,它涉及输送,处理,排放等诸多环节,其中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管网覆盖率与接管率存在缺陷,明显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另外,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过程中自身存在着规划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造成地区分布不均,直接影响到处理效率。再加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低和单位水量电耗高等综合因素制约着污水处理工作高效开展,致使处理效率达不到预期目的。部分污水处理厂为响应政府号召,对管理体系及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对提高流域水环境管理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进水水质、水量等重点工作落实上还存在挑战。若不及时开展技术升级与改造,则会给整体施工与水环境管理成效带来负面影响。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2.1生物修复技术
在我国,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开发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变得至关重要。这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去除水体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达到净化水质和恢复水生态环境的目的。目前,全国各地正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河道,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恢复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河道的生态稳定性。在实施生物修复时,重点应放在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培养上,以治理受污染的河道。农业活动,特别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加剧河道的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整个河道生态系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引入一些适应性强、生存能力强的水生动物,如鲫鱼和草鱼,来维护水生态平衡。同时,微生物群落对污染物有分解作用,通过培育这些微生物,可以进一步净化河道水质。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加氧,以保持微生物群落的分解能力。
2.2生态岸坡修复技术
生态岸坡修复技术旨在恢复河道两旁的自然环境。这包括采用种种措施,如种草护坡和植树造林,以确保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传统上,河道岸坡主要服务于水利工程,主要功能在于防洪和排涝等水文调节。然而,现代岸坡修复技术强调的不仅是工程需求,还有生态环境保护。例如,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种植在急流河岸,不仅能适度保护水土,而且能让工程项目更环保。同时,根据当地河道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既确保生态平衡,又带来经济效益。在护坡过程中,可依据当地生物栖息习性,种植灌木和乔木等植物,以固定岸坡结构,并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栖息地。岸坡绿化也有助于改善河道周边土壤,如树叶腐烂后成为水生动物的营养,促进河岸与河流的和谐统一,从而有效修复水生态系统。
2.3物理修复技术
在开展河道治理项目时,考虑到生物修复与生态岸坡修复技术的实施周期较长,建议首先启动物理修复方法以迅速改善水体污染的状况。尤其是在干旱期,受水土流失影响的河道往往携带大量泥沙,导致水生生物难以生存,这时生物修复技术可能并不适用。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物理修复手段便显得尤为重要。物理修复的第一步是强化河岸结构,防止进一步的泥沙流入河道。接下来,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加固措施来加强河岸两侧。之后,进行河道清淤工作,结合其他治理技术,对河道进行彻底整治,实现河道的全面清洁,从而显著提高整体河道治理成效。
2.4人工浮岛技术
人工浮岛,亦称为生态浮床,已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染河流整治手段而广受认可。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采用无土栽培的技巧,在水面上构建起浮岛,将水生或陆生植物培育其上。这些植物借助根系的力量吸收污染物,进而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虽然其历史可追溯至农业种植领域,但伴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工浮岛技术在水体修复方面的潜力得以凸显,特别是在处理富营养化问题方面表现出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在初期植物的培养与投放,还是在维护和修理阶段,人工浮岛技术的应用都显得格外便捷,所需工作量小,且具备高度的灵活性。此外,这一技术不仅对河流整治有着显著效果,同时还能美化河岸景观,兼具装饰与保护之效,为河流中多样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和繁殖环境。
2.5 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与人工浮岛技术相似,是一项综合性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在运用这项技术时,需要把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进而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提升。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由植物和填料构成,通过在洼地中设置由土壤或混合料制成的填料床,并在其上方种植水生植物而形成。该系统利用填料、微生物和水生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净化修复水体。合理布置人工湿地对于河道水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能在水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对河道坡度等有一定的要求,适当的水力坡度能防止湿地内部发生回水和进水滞留阻塞等问题。构建人工湿地不仅能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调节河道周围的大气、环境等,而且结合专业设计后,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3结语
在黑臭河道治理中,要采纳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同时,建立一套有序的循环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确保城市水体的清洁与健康,为未来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应用措施[J].新农业,2021,(13):28.
[2]李泽利,古小超,李思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1):11-12.
[3]张应盛,谢雨奇,刘宗,等.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20,36(09):163-164.
[4]刘爱宝,朱辉,曹惠忠,等.城市黑臭河道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