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并明确提出“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关键词】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我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努力上出有情怀、有内涵的思政课。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框《中国担当》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厘清知识,清晰呈现教材内容
解读教材对于一节课来说是打基础的一步,教师要能正确把握各个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素和关键话语,要正确把握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中国担当》是九年级下册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的第一框内容,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当今世界的格局与发展趋势、初步树立了全球意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介绍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本课教材有两目,“积极有作为”和“贡献中国智慧”,这两个标题充分诠释了中国是怎样展现大国担当的。
近些年来,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可以选用的素材很多,在设计之初我担心素材多了会使课堂显得混乱,就想用学生亲身经历的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来串联起教学的几个环节。在思考过程中我想到一句古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是我以“善其身”和“济天下”为两个小标题进行了设计,尝试按这样的思路进行:中国国内的抗疫行动、中国办好自己的事情的表现;中国对抗疫提出中国方案并与他国进行抗疫合作和抗疫援助、中国在其他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平衡好“善其身”与“济天下”的关系。在这样的思路下,我进行的素材的整理与呈现,第一次试上之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清晰,在设问与回答中有一些地方重复。为了让课堂的知识线索清晰明了,我结合了同事的意见和指导,把课本知识线索整理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并将素材配套呈现。
二、善用素材,增强学生国家认同
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基于教材,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正文与几个“探究与分享”,但是仔细分析与研究后,我发现一些教学资源过于宏大,对学生而言难以参考与理解,因此需要我作一些必要的拓展和细化材料。
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对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初三的学生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相对而言不全面,而且由于当时要外出上课,在设计的时候我主要以教师介绍大国形象为主。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时事政治联系紧密,因此课堂设计时我以中国“抗疫行动”、“中国方案”、“中国援助”为切入点,引入本课主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让学生思考:中国国内的疫情才刚刚稳定,就不遗余力的支持全球抗疫,这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形象?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道: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就是中国担当。
“中国行动”: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中国方案”:3月26日,G20历史上首次举行领导人视频峰会。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讲话,并提出4点倡议。
“中国援助”:3月1日起中国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我国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供给能力,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为全球提供了超过2000亿只口罩,全世界人均30只。
思考:中国国内的疫情才刚刚稳定,就不遗余力的支持全球抗疫,这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形象?
教师: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就是中国担当。
在呈现“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时,我特别介绍了“中国蓝盔”。
在介绍“中国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时,我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脱贫情况,以直观数据呈现我国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之情。
在突破“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知识的时候,我重点给学生介绍了“一带一路”。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对我国在“行动上积极有作为”、“思想上贡献中国智慧”有了相对具象化的了解,“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在学生心里有了更形象的诠释,自然能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三、精巧设问,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力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思维活动,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创设情境与话题。在本课中,我尝试进行了思辨性问题的设置。
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我带领学生了解了中国全方位、各领域积极展现大国担当,紧接着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自身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为什么还要承担国际责任呢?”进行这个问题的设计,一方面确实网络上也有这样的质疑,另一方面更想启发学生的思维,用联系的观点去看世界。经过小组间的充分讨论与交流,部分学生大班发言交流,学生领悟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和磨课的过程虽然艰难、辛苦,但是我从中收获了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解读教材的能力,可以从不同思维去解读,但一定要做到清晰与准确。在课堂上要感花时间作必要的介绍与拓展,这对学生来讲也是很重要的。
这节课上完后,我体会到我们要注重教学预设,也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本堂课由于是外出到其他学校上课,我对教学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是以教师介绍为主。而在实际上课中,学生课外知识比较丰富,对课堂上列举的“中国作为”、“中国智慧”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上课时,我及时减少了自己介绍的部分,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来谈谈他们所了解的“中国作为”、“中国智慧”。
这节课后,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所带学生与外出上课的学生在视野上的差距,在试上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对很多话题没有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相关时政新闻;二是充分利用我校“慧眼看世界”环节,请一位学生做主讲人,在课堂的前五分钟进行讲解与点评;三是在平时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关注时事的意识,积极思考与分析,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胡古月 工作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邮编:21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