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贫困学生占有一定比重,他们在经济、学业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的疏导和调节,将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它突出了个体的长处与正面情绪,它对提高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健康
一、积极心理品质概述
1、积极心理品质的定义与内涵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通过后天的潜力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对个体的思维、情感、行为都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为个人获得快乐、成功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种持续的积极情感和经验,它包括积极的主观体验,如兴趣、自信和爱等。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优势和积极情感,注重挖掘人的潜力。
积极的心理品质包含了很多方面,如情绪状态,自我成长动力,适应性应对策略和问题导向的沟通方式等。从情绪层面看,积极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前途等抱有一种乐观的心态,让人充满信心、力量、希望等;在自我成长的动力上,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发展的强烈渴望;适应性应对策略方面指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时,能达到最佳的状态;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方式,表现在注重对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促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和潜能,通过反思与评估,制定计划并有目标地进行实施。能够接受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也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关键,个体只有真实地接纳自己,才能以更加自信和乐观的心态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积极情绪,如愉悦、满意、期望等,也是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与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通过参加体育、音乐、艺术等对身体和心理都有益处的活动可以使个体获得积极的情感。另外,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学校及社会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氛围,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挑战,调节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高职贫困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情绪
高职贫困学生因为自己的家庭经济问题而担忧,在学费和生活费方面,会让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在学习上的困难也能引起学生的焦虑。由于基础薄弱和学习资源有限,贫困生往往会产生“不适应”的心理,害怕自己的学业表现不理想,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另外,学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是其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受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学生在实习、就业等方面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与机遇,因而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充满困惑与焦虑。
2、人际交往障碍
受其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缺少资金或机遇,因而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这样的经济限制,让他们在与他人接触时产生了一种自卑感,从而加深了与他人交往的困难。另外,高职的贫困生也存在着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产生交往困难等问题。以往的生活经验、家庭环境等因素,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他人缺乏信任感。这样的心态让他们很难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友情。
3、自我认同危机
高职贫困生通常背负着家长的厚望,因此在学习与事业上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如果现实中的成绩达不到家长的预期,学生就会感到自责、挫折,从而对自身的价值、能力产生质疑。高职贫困生由于自我认同危机,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感与行为。他们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
三、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经济压力
学费、生活费使他们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经常会因为金钱上的困难而烦恼。经济上的压力,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心理上也产生一定的困扰。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足的社会大环境中,家境贫寒的学生往往会感到与身边人的物质上的不平等,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满足感。与此同时,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以及与人之间的比较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消费欲望,但是,受经济状况所限,他们常常得不到满足,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2、社交压力
受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贫困生在社会交往中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和经验。与人相处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得很拘谨内向,不懂得怎样与别人进行有效地沟通。这种交往方式会使他们在与人相处时产生迷茫,从而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有些人会对贫困生抱有消极的态度,认为贫困生缺少能力、素质,这些都会造成贫困生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和排挤。这样的经历会让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感到害怕、抗拒,从而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3、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上的偏差,也是造成高职贫困生在自我认同和价值判断上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份、能力、价值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另外,媒体、互联网等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也会加重社会认知偏差,从而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些新闻媒体会过分夸大贫困生的处境与困难,造成社会对贫困生的偏见,致使贫困生的心理面临更大的压力。
四、积极心理品质对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高职贫困学生形成稳定的情绪状态
对高职贫困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积极心理品质能使个体对自身优势与劣势有更为全面地认识。促使他们在面临困境与挑战的时候,能够沉着、冷静地对待,而不会轻易陷入负面的情绪之中。另外,在高职院校中,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品质能使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态度,进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这对减轻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提高贫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高职贫困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积极心理品质还可以帮助高职贫困生提高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义务工作等,是学生展现自我才能、自我价值、赢得他人认同与尊敬的途径。这样的成功体验,将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有助于激发高职贫困学生的学习动力
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贫困生能更加客观地了解到学习的意义,认识到学习既是获得知识的方式,也是提高自己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全面地提升。积极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他们始终保持乐观、自信,坚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不断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长,进而促使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
五、提高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举措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
在学校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把它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业务素质能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可以从理论、方法、技能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入手。还要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测评结果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2、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
为贫困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以便及时、专业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可以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专业辅导,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对贫困生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掌握其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可采用不同的辅导形式,如: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等。
3、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贫困生的特征与需求开展一系列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活动。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实践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及学者为学生讲授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并教授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心理剧表演等,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水平。
4、实施贫困学生心理援助计划
实施贫困学生心理援助计划对于高职开展贫困学生心理辅导十分必要。高职院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心理状态、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贫困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为今后的心理援助计划做好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掌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问题,为今后的援助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根据贫困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从经济资助、学业辅导和就业支持等方面的心理援助计划,缓解学生的经济、心理负担,使其积极的心理品质得到提高。通过对贫困学生的跟踪,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对其提供全面的帮助,同时对援助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保证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作用。
5、建立贫困学生互助机制
为贫困生搭建一个互相帮助和交流经验的平台。通过分享成功的故事,学习方法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鼓励同学们分享学习资料、笔记、学习技巧等。通过贫困生互助平台,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职贫困学生经济压力,提高学习效果。建立一个心理互助团体或角色,鼓励同学们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学们间的理解与关怀,与专业的辅导相比,更能带给同学们慰藉与力量。运用现代技术,如创建网上互助平台、社会传媒群等,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这种方式有效而便捷,同时也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结束语:
高职贫困学生面临着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和社会歧视等多种压力,这些压力严重的影响着其心理健康。针对高职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活动、实施贫困学生心理援助计划、建立贫困学生互助机制等措施来提高贫困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这些方式,更好地促进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庞辉.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探索[J].成才之路,2023,(11):37-40.
[2]程宝珏.高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的意义与养成方法研究[J].大学,2021,(29):152-154.
[3]边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4):49-51.
[4]邓淇尹,张娜.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J].河南农业,2022,(33):12-14.
基金项目:2023年度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研究项目“心理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研究”(PJZYKYKT20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