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对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性激素变化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3

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对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性激素变化的影响

胡利华  程凤兰(通讯作者)

湖北省大冶市真爱妇科医院  湖北大冶  435100

[摘要]目的:研究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对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性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两组诊断性刮宫后均行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连服90d疗法治疗,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血清性激素指标水平,并对比两组用药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酮生成激素、孕酮相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减小子宫内膜厚度,调节血红蛋白、性激素水平,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以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延长、经血量过多等为主要症状表现[1]。近年来,临床常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研究发现,若米非司酮治疗周期较长,极易引发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采用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2-3]。为了进一步研究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对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性激素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10例,分组采取不同米非司酮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10例。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经诊断性刮宫、腹部超声检查确诊,因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大等入院治疗。2)处于围绝经期。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由其他原因引起子宫异常出血。2)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妇科恶性肿瘤[4]。4)存在米非司酮用药禁忌症。5)临床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研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年龄43-54岁,平均年龄(46.31±1.45)岁;病程4-12个月,平均病程(7.64±0.58)个月。观察组患者44-54岁,平均年龄(46.52±1.28)岁;病程5-12个月,平均病程(7.86±0.54)个月。以上年龄、病程等资料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止血、抗感染、抗贫血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诊断性刮宫。确诊后,使用米非司酮(生产企业:安徽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03)治疗。诊断性刮宫3d后,观察组给予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用药方法:口服,每日10mg,每日1次,服药5d。月经来潮第1日起服用5d米非司酮,连服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给予连服90d疗法治疗,用药方法:诊断性刮宫3d后服药,每日10mg,每日1次,服药90d。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子宫出血症状消失,贫血改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子宫出血症状基本消失,贫血有所改善,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患者子宫出血、贫血未改善,月经周期依旧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性激素指标水平。子宫内膜厚度采用腹部超声检查检测。性激素指标包括促卵泡激素、促黄体酮生成激素、孕酮。血红蛋白、性激素指标检测方法:于治疗前后,分别取空腹静脉血,加入至离心机中处理15min,3000r/min。取血清样本,加入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检测各项指标水平。3)对比两组用药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眩晕、乏力、下腹部疼痛、面色潮红、皮疹[5]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样本数据直方图,采用正态性检验,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性激素指标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临床疗效、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55)

25(45.45)

20(36.36)

10(18.18)

45(81.82)

观察组(n=55)

32(58.18)

20(36.36)

3(5.45)

52(94.55)

X2

4.274

P值

0.039

2.2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对比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对比(x±s)

组别

子宫内膜厚度(mm)

t值

P值

血红蛋白(g/L)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5)

11.02±1.57

6.58±0.74

18.971

0.000

70.35±5.48

89.63±5.48

18.450

0.000

观察组(n=55)

11.03±1.50

4.56±0.52

30.224

0.000

70.36±5.69

106.35±6.39

31.195

0.000

t值

0.034

16.564

0.009

14.730

P值

0.973

0.000

0.993

0.000

2.3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促卵泡激素、促黄体酮生成激素、孕酮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促卵泡激素、促黄体酮生成激素、孕酮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酮生成激素、孕酮相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水平对比(x±s)

组别

促卵泡激素(U/L)

t值

P值

促黄体酮生成激素(U/L)

t值

P值

孕酮(nmol/L)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5)

11.32±2.68

8.69±1.64

6.208

0.000

9.02±1.06

7.68±1.04

6.692

0.000

3.98±0.32

2.36±0.21

31.389

0.000

观察组(n=55)

11.33±2.69

6.57±1.52

11.425

0.000

9.06±1.05

5.61±1.52

13.850

0.000

3.99±0.29

1.52±0.19

52.836

0.000

t值

0.020

7.031

0.199

8.335

0.172

21.998

P值

0.984

0.000

0.843

0.000

0.864

0.000

2.4两组用药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恶心呕吐、眩晕、乏力、下腹部疼痛、面色潮红、皮疹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用药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

恶心呕吐

眩晕

乏力

下腹部疼痛

面色潮红

皮疹

共计

对照组(n=55)

4(7.27)

1(1.82)

1(1.82)

1(1.82)

2(3.64)

1(1.82)

10(18.18)

观察组(n=55)

1(1.82)

1(1.82)

0(0.00)

0(0.00)

0(0.00)

1(1.82)

3(5.45)

X2

4.274

P值

0.039

3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作为妇科常见病症,可分为无排卵型、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临床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进行性激素治疗,以调节月经周期,诱导排卵,从而控制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常发生于围绝经期女性群体中。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属于女性特殊时期,此阶段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是育龄期与绝经期的过渡时期[7]。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减退,残存卵泡对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反应能力随之降低,导致卵泡发育程度不足或不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在单一雌激素刺激而出现增生表现,破坏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小动脉收缩乏力性病理改变,阴道出血时间长,月经量异常增多。绝大多数围绝经期女性月经异常,发生率高达70%[8]。临床针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主要进行止血治疗,以纠正贫血,同时调节月经周期。既往临床采用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用量大、周期长的不足,在撤药期间极易出现突破性出血事件,效果并不理想[9]

米非司酮是临床常用抗孕激素。此药具有抑制孕酮活性、阻止卵泡发育等多重药理作用,可促使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药物性闭经,从而起到止血作用。研究发现,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药物可发挥对孕酮的拮抗作用,从而拮抗子宫内膜生长因子及多种类相关酶,使之失去活性,促使子宫内膜细胞凋亡,非竞争性对子宫内膜增生起到拮抗作用,并能间接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正常生理作用造成影响[10]。米非司酮应用于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药物用法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是五日三周期疗法。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的临床应用可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建立较为规律的月经周期,同时减少月经期间的经血量。在米非司酮每周期治疗期间,每日5mg的用药量可产生“末片药效应”(指米非司酮末片药到月经周期恢复时间3-4周),可起到调节月经周期的作用。同时,月经周期应用米非司酮可促使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出现萎缩、脱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酮生成激素、孕酮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充分证实,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减小子宫内膜厚度,调节血红蛋白、性激素水平,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苏美霞,黄小区,潘洁婷,等.地屈孕酮与米非司酮治疗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浓度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04):12-15.

[2]黄观丽.地屈孕酮联合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9,04(61):140-141.

[3]徐嵘婷,阳晓敏.地屈孕酮与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5):13-15.

[4]翟旭梅.地屈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5):160-161.

[5]李洪玥,刘树学.曼月乐、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红蛋白指标的影响[J].东方药膳,2020,10(02):103.

[6]魏金莲.宫腔镜分别联合地屈孕酮与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20,07(06):26-30.

[7]麦健敏,肖文平.固冲止崩汤联合地屈孕酮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6):99-101.

[8]兰丽君.宫腔镜联合地屈孕酮与曼月乐在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04):84.

[9]孙红霞,朱挺.米非司酮辅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NO,前列腺素,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5):88-91.

[10]郭京京.12.5mg/d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激素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10(0z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