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在治理河流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水土保持措施在治理河流中的应用

贠玛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河流治理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其中,水土保持措施作为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关键手段,其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土保持措施的多样手段,以及如何科学地将其融入河流治理策略,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河流;应用

一、引言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水土流失作为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其严重性不容忽视。在中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土流失问题在一些地区尤为突出,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安全、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水土保持不仅是河流治理的核心策略,更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河流,作为地球生命之源,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长期以来,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变窄等问题,对河流的自然流动性和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也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许多地区,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成为河流治理的首要难题。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旨在通过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和保护河流的自然功能,保障流域安全,实现人水和谐共生。这包括了诸如植被恢复、坡面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实践等手段,它们在减少土壤侵蚀,稳定河床,改善水质,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黄土高原,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坡面整治,不仅降低了土壤侵蚀率,也显著改善了黄河的水质,减少了泥沙入河量。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种类与应用

水土保持措施是河流治理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环境。这些措施的种类繁多,根据其原理和应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植被恢复、土地管理、工程措施、生态农业和宣传教育等几个大类。

植被恢复是水土保持的基础性工作。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在水源地、江河源头等敏感区域,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草皮和灌木,可以形成稳固的植被覆盖,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例如,在长江上游的川西高原,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不仅减少了土壤侵蚀,还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对于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土地管理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这包括坡面治理、梯田建设、轮作和免耕等方法。坡面治理旨在通过改变土地的坡度和形状,减少径流速度,降低土壤侵蚀。梯田建设则是在陡峭的山坡上修建一层层的平地,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例如,在黄土高原,梯田的广泛使用,大大减轻了土壤侵蚀,保障了粮食生产,同时也稳定了河床,降低了泥沙入河量。

工程措施则是通过人工手段,如修建水坝、护岸、沟渠等,来控制径流,减少土壤侵蚀。水坝可以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同时通过调节水位,防止洪水灾害。护岸工程可以防止河流侵蚀河岸,保护沿岸居民和耕地安全。例如,黄河下游的大型水库群,通过科学调度,不仅控制了洪水,还减少了泥沙入海,改善了河口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实践是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种植耐旱、抗风蚀的作物,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控制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破坏。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健康,降低水土流失。在珠江三角洲,推广稻鱼共生系统,既保护了农田,又维护了水域生态平衡。

在宣传教育方面,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促进全民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例如,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尽管这些水土保持措施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推广缓慢、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创新管理模式,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水土保持措施的种类与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土保持在河流治理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为守护河流、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目标做出贡献。

三、水土保持措施的成效与挑战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如同自然的修复者,正在逐渐改变着河流的面貌,为河流治理带来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植被恢复,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地已经恢复了水源地和江河源头的自然保护功能,减少了径流冲刷,降低了土壤侵蚀率。如在长江上游,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使得涵养水源的能力提升,减少了洪水的威胁,同时也为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黄土高原,坡面治理和梯田建设不仅守护了农田,还稳定了河床,使黄河的泥沙含量明显下降,河水水质得到了改善。

工程措施在控制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方面同样功不可没。黄河下游的水库群在成功调节洪水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入海泥沙,改善了河口生态,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这些工程的实施,让河流恢复了自然的循环,减少了人为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生态农业实践则在生产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在珠江三角洲,稻鱼共生系统的推广,提升了农田的生产力,同时维护了水域的生态稳定,展示了农业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能性。这种模式的普及,有助于减少农业污染,保护水质,同时提高农民的生计水平。

然而,尽管水土保持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挑战依然存在。首先,资金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大规模实施和维护这些措施的能力。许多地区仍需要更多财政支持,以推动水土保持项目的发展。其次,技术推广的缓慢导致了许多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法未能在广大区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技术培训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再者,政策执行力度的不一,使得一些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展缓慢,执行效果不明显。这需要政府加强监管,确保法规的严格执行。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在持续挑战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如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未来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需要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展望未来,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在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监管机制上寻求突破。科技创新可以推动更高效、低成本的水土保持技术,例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精细化监测,提高防治效率。财政支持和金融政策的创新,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水土保持项目。同时,完善考核、监测评价体系,强化执行力度,以确保水土保持政策的有效实施。

水土保持措施在河流治理中的成效是显著的,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在党的二十大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需要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水土保持策略,确保河流的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结束语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措施在河流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科学规划、技术革新和公众参与,我们可以优化水土保持策略,提高河流治理的成效,为实现绿色地球和生态和谐的美好愿景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思维和技术的融入,以推动水土保持与河流治理的深度融合,共同守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贾宇航, 赵海丹. 潮安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 新农业, 2022, (23): 81-82.

[2]曾维权, 廖裕俭. 广东省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9, 48 (10): 5-6.

[3]张颖利. 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方案与防治措施——以户县涝河流域防洪工程为例[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 (06):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