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李冬梅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第五初级中学  236300

摘要:音乐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提升其音乐审美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引言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板块,也是考查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提高音乐素养的关键。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音乐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此,提高音乐欣赏教学实效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不丰富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授课时,往往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内容,未能从教材出发,融合更多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视野,进而导致学生的欣赏内容过于单薄。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也未重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使音乐学科的教学处于孤立状态,这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则将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与魅力,这样更容易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但从当前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到,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音乐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1.2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薄弱

当前,在初中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为学习基础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本专业的课程比较重要,对于音乐、体育等公共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在音乐欣赏时,往往会出现溜号、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同时有些学生不具备音乐欣赏能力,无法感知音乐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发展。

2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2.1注重曲目选择,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秉持怎样的教学理念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和质量。当下正值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考制度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如今高考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得到提升。在高考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重视,教师不再对课堂教学具有绝对控制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发展规律规划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教学也不例外。欣赏曲目的选择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在曲目的选择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在曲目选择上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当下的兴趣关注点和音乐欣赏课的基本要求对教材曲目进行拓展,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当前的音乐欣赏基础出发,选择不超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曲目。如教师可以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曲目纳入课堂,这类曲目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学生更为熟悉,对家乡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曲目的内涵进行剖析。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的曲目引入课堂,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模式,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2看,音乐之视觉

音乐只停留在听觉与实践的状态下还不够,音乐的视觉角度也不容忽视。例如,读谱、识谱、视唱就是要通过看,理性化地学习音乐。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旋律需要视读乐谱、旋律线的特点,也可以通过观察获取,节奏训练可以通过谱例来学习。再如,欣赏器乐作品时,演奏乐器的外形、大小、演奏方式,可以通过视听直观进行学习。视听不能被忽视,但也不能完全替代听觉。教学中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部分教师会跳过聆听环节,直接选择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赏析,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关注点往往会被画面所分散,忽略了通过聆听去感受音乐的初衷。音乐演奏是在时间的流动下不间断地进行,音乐中力度音色的变化、旋律的起伏、情感细腻的表现、和声色彩的变化,都需要学生及时捕捉,这些鲜活的音乐特点构架起了“有血有肉”的音乐形象。所以,只听不看不充分,只看不听不深入。教师要牢牢把握音乐的聆听,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通过“听觉+视觉”的方式开展音乐活动,使之教学更加有效合理。

2.3进行提问教学,促进师生的教学互动

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入思考,保证学习效率,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思考问题,积极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踊跃发表不同的见解,提高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2.4听,音乐之美

音乐的审美鉴赏应从学会聆听音乐入手。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都要遵循音乐的学习规律——聆听,并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培养其良好的聆听习惯,课堂的音乐活动不论是唱、奏、表演、创编,这些都要在参与者的主动聆听下进行。在持续聆听下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是有主动学习意识的、也是有效的。在此规律下,能形成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生成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联想。日常教学的基本课型或教唱或欣赏或表演,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帮其建立良好的聆听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聆听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歌唱的声音好不好听,节奏准不准确,速度是否平稳,都依赖于聆听。好的聆听习惯,不但需要教师日常的敦促,还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学生在聆听下参与唱、奏、舞等实践活动,能取得积极而有效的学习效果。反观平时的音乐教学,会出现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非常高,但是唱起歌来五音不全,他们对基本的音准和节奏不能掌握,对音色缺乏判断与辨别,听不出也发不出美好的声音。这是因为学生不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更谈不上欣赏音乐之美,所以教师要重复性地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学习,让其领会音乐艺术的美。聆听的习惯、能力仅靠一节音乐课或几节音乐课是无法建立的,教师要长期反复,不断引导学生建立聆听音乐的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与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教学,创新实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获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让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静.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2,(8):163-165.

[2]于兵兵.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措施探讨[J].电脑校园,2022,(9):1358-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