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3
/ 2

环境应急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刘辉

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衡阳县分局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环境应急管理和应对能力工作是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科学处置和维护环境安全底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加强了环境应急管理和应对能力,并出台了多个法律法规,致力于防范与解决环境污染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而企业是环境突发事件的主要隐患,因此,企业在环境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基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平台的管理和环境隐患的排查帮扶等方面的工作结果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为更好地进行基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环境应急管理;应对能力;提升对策

引言

“十四五”以来,随着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监测、环境应急服务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而基层环境监测及应急涉及面广,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交通等多种行业。环境监测及应急管理过程中直接接触排污企业,涉及的项目多,如水、气、声、土壤等。从纵向来说,上级发布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基层。由此看来,基层环境监测及应急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基层环境应急监测管理的研究,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管理水平。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应急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而进行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对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从其内涵看,“急”是本质,“应”是手段。其核心作用就是及早发现、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各类环境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在近年来一些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高度关注环境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在全国生态环境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政府公共管理体系中应将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纳入,同时要着手建立多层级、规范化的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信息平台,下大力气提高中国生态环境领域内的应急管理水平[2]。湖南省近两年以来,专项开展了针对环境风险防化的“利剑行动”,明确了生态环境安全工作的“三个确保”目标。

二、当前应急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各级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有的觉得没必要;加上环境应急管理人才难留住;企业主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强;出现应急事故不知道如何处置是当前的环境应急存在的薄弱环节。

三、环境应急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升对策

(一)建设“高精尖”应急管理与处置队伍

专业技术人才是环境应急处置的“关键”。(1)高标准配置及相对稳定的基层应急队伍。市、县、区环境应急管理人员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关键人员,必须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应急管理机构和及相对稳定化的队伍。应急队伍的配置要求高标准,包括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心理过硬等要素。尤其需要关注人员的心理素质与专业技能,以应对处理环境安全事件时的高压处置能力。(2)精心锤炼业务骨干。可以要通过平时的专技培训和比武活动,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加强业务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及时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和业务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可以促进整个队伍的共同进步。同时,向先进单位、优秀同行、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能力,以应对各类紧急情况。(3)全方位组建尖端专家智库。专家智库应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加强协作,吸引行业顶尖专家,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能利用属地高校的优势,利用专业的教授+基层应急人才,成立“环境应急专家人才指导队伍”,全方位、广覆盖的尖端专家人才智库非常必要。万一出现相对复杂的突发环境事件能快速联系专家进行现场或远程指导提供科学建议,这样能增强应急处理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及时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近年来,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各工业园区针对行政区域及行业,履行法律义务,编制了环境应急预案,有的市、县、区还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手册》,规范响应程序,严格落实“五个第一时间”和“三个不放过”,让环境应急工作让大家“看得到,摸得着”,同时规范了指挥能力,完善了环境应急监测。

(三)按要求配备环境应急物质

一是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是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管理技术水平的必要途径,应积极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精度高的监测设备和仪器,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和实际需求,研发适合基层环境监测的技术和方法,提升监测数据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万一出现突发环境问题能第一时间分析产生的污染因子及超标情况。二是配备常规的堵漏设备与抽水泵等设施,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

(四)规划先进行,调整产业布局

将优化产业布局的工作提上日程同样很有必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市、县区城市均未能形成清晰、合理的产业布局,该问题在工业化、资源型城市中尤为明显,该类城市通常以工业为支柱产业,市区内建设有大量工业企业,企业生产所排出粉尘、废气及雨污分流不科学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鉴于此,发改、工信、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应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工业企业的位置,使集群效应得到充分发挥。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整改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的、污染程度严重的、经济效益不理想的企业,推动企业转型,使废物、废弃物排出量得到有力控制,降低企业污染空气、水的程度。第二步,市县、区内建设的工业企业应逐步向园区、郊区迁移,考虑到迁移企业的工程较为复杂,因此,有关部门应当视情况颁布支持政策,通过在郊区出资新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将迁厂给工业企业所造成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第三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强调第三产业的地位,根据城市的定位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全新发展道路,使工业化、资源型城市能够尽快摆脱对于工业、资源的依赖,通过多管齐下、多渠道并行的方式,实现稳步、高效的发展。

(五)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技术水平

随着市、县基层监测机构的转型,重点转移到执法监测类型上来,这就要求基层环境监测管理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定和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管理技术水平的必要手段。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系统,提高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深化运用“南阳实践”开展应急演练。每半年可以组织一次市级跨流域水污染事件检验性的应急演练;各县区工业园区组织开展一次针对水环境污染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演练;各企业要针对环境风险点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预案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出现环境突发事故能第一时间报告与科学处置。

结语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应急管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不断提高基层环境应急管理的水平,才能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珂.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4):157-159.

[2]朱雅东.河北省B市环境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3.

[3]林子青.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建议[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7):125-126.

[4]付贺鹏,赵小进,董立鹏.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问题浅析[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3,36(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