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吉林 132011 2. 吉林市龙潭中医院 吉林吉林 132011
作者简介:张凯硕,性别:男,出生年月日:1989年3月6日,职称:主治医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神经内科临床方向,籍贯:吉林省。
【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方案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该治疗方案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临床效果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以其反复发作的剧烈头痛和伴随的前庭症状而闻名。这些前庭症状可能包括眩晕、恶心、呕吐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了显著影响。前庭性偏头痛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它被认为与遗传、环境和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由于前庭性偏头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治疗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目前,针对前庭性偏头痛这一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划分为药物性干预措施与非药物性治疗策略两大类别。在药物治疗领域,常用的药物方案涉及多种药物类别,诸如抗惊厥药物、抗抑郁制剂以及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旨在针对前庭性偏头痛的特定病理生理机制,实施有效的症状控制和病情改善,以减轻头痛和前庭症状的发作频率和强度。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物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应对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严谨的临床探究,剖析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应用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完成治疗流程的10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作为样本,均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属两个组,每组包含50例。观察组性别构成包括28位男性和22位女性,年龄分布在18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0.6岁;对照组的男性数目为28例,女性数目为22例,年龄区间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42.1±1.2岁。纳入研究对象需严格遵循前庭性偏头痛的确诊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为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对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或盐酸氟桂利嗪过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用了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施治的方式,对照组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剂的给药剂量被设定为单次50毫克,每日两次,盐酸氟桂利嗪的剂量为每次10mg,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考察两方面的指标,一是治疗效果,二是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利用统计学P值衡量和评估本次实验探究的结果数据以及论证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学术含金量。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后期进行进一步探究,以确定更具参考性的科学实验结论,进而指导临床。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有78.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X2=7.638,P<0.05),说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检验结果比较[n(%)]
指标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观察组(n=50) | 30(60.00) | 19(38.00) | 1(2.00) | 49(98.00) |
对照组(n=50) | 18(36.00) | 21(42.00) | 11(22.00) | 39(78.00) |
X2 | 7.638 | |||
P | <0.05 |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观察组中,记录到共计3例不良反应事件,占比6.00%,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的情况占2例(对应发生率为4.00%),以及出现困倦现象的病例1例(发生率为2.00%),而抑郁情绪则未见发生(发生率为0.00%)。相比之下,在对照组内,不良反应事件总计4例,总体发生率为4例/总样本数,其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共计1例(2.00%)困倦2例(4.00%),抑郁情绪1例(2.00%),总发生率为8.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709,P>0.05),说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方案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恶心呕吐 | 困倦 | 抑郁情绪 | 发生率 |
观察组 | 50 | 2(4.00) | 1(2.00) | 0(0.00) | 3(6.00) |
对照组 | 50 | 1(2.00) | 2(4.00) | 1(2.00) | 4(8.00) |
X2 | 0.709 | ||||
P | >0.05 |
3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作为一种神经系统内的常见疾患,其典型特征在于周期性出现的严重头痛发作,并且此类发作时常伴有典型的前庭系统功能障碍表现,诸如眩晕、恶心及呕吐现象。尽管对该病症的确切发病原理尚未得到详尽阐明。但研究表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和内耳前庭系统的异常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前庭性偏头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针对前庭性偏头痛的管理手段可划分为两大主要途径:药物干预措施与非药物性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领域,主要采用的药物类别涵盖抗惊厥药物、抗抑郁制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类别,旨在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活动、减轻炎症反应或影响血管舒缩机制等方式,针对性地干预前庭性偏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其中,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以减轻头痛和前庭症状。然而,单一用药的效果有限,且部分患者对盐酸氟桂利嗪的疗效不佳。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有研究尝试联合用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一种新型抗偏头痛药物,具有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减轻头痛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9/50(98.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9/50(78.00%),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时,相较于单独应用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策略,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用药方案的治疗组呈现出更为突出且统计学上显著的疗效优势。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方案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针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方案中,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剂与盐酸氟桂利嗪能够取得比单一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更显著的临床疗效提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盐酸氟桂利嗪具有抑制神经递质释放、减轻头痛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林泽凤,冯凯燕. 前庭性偏头痛治疗中运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的临床价值[J]. 海峡药学,2020,32(4):142-143.
[2] 卢和良.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女性,2021(26):52.
[3] 王淑楠.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20,27(9):1173-1174.
[4] 王淑楠.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20,27(9):1173-1174.
[5] 王晓晖.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J]. 中国处方药,2021,19(5):89-90.
心医院2号楼12楼医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