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吕帅

身份证号码:511323199308101493

摘要: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聚焦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上,要聚焦于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上,要聚焦于水土保持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确定的水土保持法定职责履行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水土保持重大科技攻关力度,促进水土保持创新链、技术链、法治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不断开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1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目标任务

1.1水土保持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科技发展最新成果与水土保持工作深度融合,水土保持科技竞争实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水土保持工作全面智慧转型,水土保持行业管理迭代升级,水土流失源头防治稳固提升,科学治理提质增效,重点地区全面治理。

1.2水土保持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适应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形成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

1.3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

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产品不断丰富、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水土保持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1.4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源头防控,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推进水土保持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2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主要特征

2.1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是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指导。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并落实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重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全面提升体制机制法治、预防保护、监督管理、综合治理、监测评价、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方面工作能力和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更好更强支撑,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2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就是树立“大水保”思维,“跳出水保看水保”,既结合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水土保持领域的重点工作,也系统考虑水土保持工作如何更好地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以“新”提“质”,为水土保持发展注入新动能,从“量大”到“质优”,创造水土保持发展新模式,加快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推动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2.3体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将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型计量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动态监测、遥感信息等工作中,全面建成新时代智慧水土保持发展格局。大幅度提升水土保持自身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数字孪生、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数字孪生和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体系,持续提升水土保持行业数字化能力和水平。优化组合生产力三要素。培养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水土保持科技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不断更新技术含量更高的劳动资料,持续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

3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3.1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水平,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

3.1.1完善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机制

完善水土保持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切入点,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水土保持政策和机制。完善水土保持科技评价机制,确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水土保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3.1.2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

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推进水土保持数字化建设,加快构建水土保持“一张图”,建成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1.0版。推进遥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3.1.3强化水土保持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

围绕水土流失规律与机理、水土保持与水沙关系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水土保持碳汇能力等,加强水土保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发现与探索前沿性、原创性科学问题,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科技原创水平和自立自强能力。

3.1.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大水土保持应用技术研究力度。完善水土保持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借助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类机构平台推动水土保持产学研深入合作和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

3.2提高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素质,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3.2.1切实加强基层水土保持队伍岗位培训

我国水土保持从业人员中,尤其是水利系统市县级水土保持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水土保持专业人员相对较少,专业素质较低。要不断强化水土保持岗位教育,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加强对水土保持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信息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建立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水土保持基层一线工作岗位的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水土保持队伍业务素质。

3.2.2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

着眼于研究水土保持颠覆性技术和前沿科技,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水土保持科技竞争实力。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平台,稳定支持一批人才和团队长期从事水土保持基础学科研究,不断提升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引导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理念,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3.2.3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基础教育

科研院校基础教育是培养水土保持后备人才的主要阵地。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已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从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相继成立水土保持学院,应利用这一平台,围绕水土保持基础理论,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信息技术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4结语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大局和发展规律,提高水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罗婷,向万丽,靳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14):241-242.

[2]杨辉,李春阳,杨德亮.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0,(24):185-186.

[3]何洪名,吴卿,杨硕果,杨峰,李宝亭,祝云宪,衣强,马松增.水土保持弹性景观功能指标体系构建[J].人民黄河,2020,42(12):70-73.

[4]杨柳.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措施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