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及苗木管护中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林业种植及苗木管护中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要点

马合苏特·阿布拉

(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8365006)

摘要:加大林业种植,积极管护苗木,进而夯实生态屏障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战略。本文以林业种植及苗木管护中的病虫害危机作为研究背景,从生态、安全、经济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病虫害管理工作的意义。并总结了完善监测网络、利用先进技术、综合选择防治技术、提高苗木管护水平四大技术优化要点,为助力相关单位优化工作质量,实现苗木种植的高质高产,提供部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种植;苗木管护;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前言:随着化学药剂的乱用、滥用,导致部分害虫、病菌不断变异,产生抗药性,导致我国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呈现易反复、类型多、蔓延快等特点。为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减少林业经济损失,相关单位应不断重视林业种植及苗木管护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

一、林业种植及苗木管护过程加强病虫害管理的意义

随着不断推进绿色生态,我国的林业工作现状已经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由“浅绿”转变为“深绿”的发展目标。在林业生产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步的过程中,病虫害是制约其发展脚步的最主要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是有针对性操纵、调节生态系统的过程。因为病虫、天敌与森林间构成了生物链系统,对绿植进行有效养护,大幅度降低滋生害虫数量,能有效加强森林的自我恢复能力,保护环境。从安全的角度来看,病虫携带各种各样的病原菌,加强防治,能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创造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病虫害会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通过啃食叶片的方式,造成苗木繁殖能力下降、高度直径生长受限、营养成分流失,甚至严重时可造成苗木非正常死亡。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林业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益。

二、林业种植及苗木管护中优化病虫害技术的要点策略

(一)完善种植管护中的监测网络

完善的监测网络能够及时发现管护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借助科学的评估数据,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种苗育苗效果。通过监测网络能够完成实时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种植区域出现的病虫害,减少病虫害蔓延、扩散的可能,以减少防治成本与病虫害发生时可能造成的生产损失。并且,通过选择不同时间段定期记录监测数据,了解苗木生长情况,完成监测指标差异性的分析,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提高苗木管护能力。此外,使用多样化的监测方法,完成数据的存储、交流与共享,能够有效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实现精准防治。相关人员也应不断学习病虫害知识理论,加强应对手段,如此才能快速应对病虫害危机的爆发[1]

在进行监测网络的搭建时,应遵循无病早防的原则,以综合防治、早防早治为主,在病虫害尚未形成较大规模时,完成扑灭工作。第一,监测系统的搭建应包含墒情苗情,与虫情灾情,尽可能确保监控点能够全面覆盖整个苗木种植基地,做到随时随地可查看园区现场图像,监测数据一目了然。第二,相关人员可根据每月反馈的数据,对效果较差的位置,积极优化监测点位、路线,以提高管护准确度。第三,通过加设新功能,不断完善网络结构的方式,对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以提高监测能力。第四,制定规范的监测标准。根据监测对象的种类、病虫害发生时间与特点、危害力度、防控难度等信息,建立精准的大数据库,为监测网络的搭建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第五,多渠道完成病虫害信息的发布。根据预报种类,借助广播、电视、网站、报刊、公众号等多渠道完成警报的推送和管理。

(二)利用先进的病虫害预警技术

先进的病虫害预警技术能够提早发现病虫害,降低经济成本、经营损失,提高防治效果,推动可持续发展。根据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的差异,病虫害的预警技术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一,以传感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第二,以地理信息,结合遥感技术完成的空间分布预警系统。第三,通过收集生物学环境、特征等要素,构建的模型预警系统。

例如,通过利用无人机、传感器、遥感、GPS定位系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完成对苗木的准确定位,与管护工作的实时监控。这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珍贵苗木被盗窃的概率,还能帮助工作人员降低培养、管理、维护工作的任务量。或者,某借助现代化数控技术,结合无线传输技术,与光电技术,研发出的智能虫情测报灯。该灯的主要原理是昆虫的趋光性。通过自动光控,在无人监管的过程下,对害虫将进行远红外处理、完成接虫袋的自动转化,实现诱虫杀虫、收集分装、排水报传、统计预警工作,以林业管理水平[2]

(三)多措并行科学选择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防治病虫害措施。该方法具备见效迅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出色、无范围、地域与季节的限制等多样化的优点,但相关人员也要注意,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很可能增强病虫的抗药性,导致病菌变异。这不仅会降低防治效果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将化学防治技术与其他防治技术相互结合,多措并行,结合物理、生物技术完成防治工作,能够有效克服化学防治法的缺点。

物理防治技术即采取物理因子如光、电、声、温度、激光、射线等,通过与器械设备的相互结合,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该方法较为古老,在过去都需长久地坚持才能收获成效。近些年,随着高压电网、杀虫灯、诱虫器等高科技物件的出现,该方法的应用前景逐渐广阔。生物技术的主要理念是利用物种间的相克关系,借助生物食物链间每种生物都必然存在的天敌的理念,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在实际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首先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先借助提前设立黑光灯、张挂粘虫板、制作糖醋诱杀液、种植诱捕植物、为苗木套袋与刷白等辅助性措施,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其次,相关人员可通过合理引入害虫的天敌,按比例完成区域投放的方式,以此控制种植基地中的害虫繁殖数量,构建稳定的小型生态链,保护物种多样化。完善稳定的生态系统,还能吸引大量益虫的出现,完成良性循环的搭建。同时,为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危机,应采集病虫害样本,进行信息研究,为鉴定、诊断、防治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最后,在病虫害已经出现时,通过在土壤中、苗木表面投放化学药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快速治理工作,减少病虫害蔓延速度。相关人员在选择化学农药时尽可能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药剂,并且确保所选药剂符合有关部门的监测标准。切勿为节约成本,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此外,也应严格遵循说明书上的调配比例,与使用频率,做好后期环保工作[3]

(四)提高林木养护能力水平

相关人员可通过采取科学的农业防治技术,不断提高苗木养护能力,进而更好地完成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业防治是一种综合性的防治技术,具体含义为通过调整、改善苗木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优质的栽培耕种工作,不断降低病菌、害虫、杂草的普适性,以此培育出更具备高抗病、抗虫害能力的苗木品种。常见方式有调整种植范围与布局、合理施肥浇水松土、定期去除周边杂草、及时修剪病害树枝等。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培育全新、优秀苗种,如利用双单倍体诱导技术,完成育种的快速筛选。或者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苗种,增加后备苗种的储备数量,缩短苗种种植时间。

结论:综上所述,化解病虫害危机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意义重大。只有不断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加强防治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苗木管护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在病虫害爆发期,化被动为主动,高效有序地完成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韩光雅.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4,18(02):193-195.

[2]郭学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在白龙江林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3,17(24):190-193.

[3]任威.林业病虫害的影响、发生原因、特点及防治策略[J].河南农业,2021,(2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