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045000
【摘要】本文提出结合小学音乐戏曲教学探索,展开提升学生聆听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笔者通过多觉融合——“听”“说”“动”“舞”“演”“编”“创”注重戏曲教学的体验和知识的构建,提升学生聆听能力,为他们感知音乐要素,理解音乐形象,感悟音乐内涵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戏曲教学多觉融合
一、模糊不清:小学音乐戏曲教学的现状
【情境描述】
课堂上,老师放了一段京剧中的经典作品《梨花颂》让学生欣赏与感受。作品还没放完,学生在下面便小声嘟囔起来:“节奏太慢了,听着都快睡着了”“在唱什么啊?听不懂”“声音好尖,男的女的啊?”
就这样,音乐还没放完,学生便早已没了兴致,跑了神。
经研究发现,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理解以及戏曲音乐的喜爱程度并不高。由于当代学生的审美观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新颖、时尚的文化元素。京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其表演风格、唱腔旋律等与现代文化审美存在一定的差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强行将京剧“灌”进学生的眼里,学生宛如观众,个别感兴趣的学生也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不感兴趣的学生干脆走神。
传授方式单一——由于戏曲唱腔悠扬委婉,旋律变化非常错综复杂,因此戏曲教唱通常不能借助像钢琴这种发音非常精准、刻板的乐器来完成,而是由老师“口传相授”来教学。但这种方法更适用于专业戏曲院校的京剧演员。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这种方法便显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大部分教师在教授欣赏作品时,总是喜欢让学生不断地反复聆听,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在课堂效率上大打折扣,也让学生产生枯燥、不耐烦的情绪状态,因此学生在听一首作品时,无法聚焦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聆听。这样“过耳不过脑”的聆听不管是听一遍还是一百遍,本质是一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仍然没有收获。
二、多面品赏:小学戏曲音乐教学的探寻
三、指向清晰:小学戏曲音乐教学的内容
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戏曲教育的比重,将其融入音乐、美术、语文等多学科中,让学生在学习多个学科的同时,也能接触到戏曲的魅力。
引入更多元化的戏曲形式和内容,不仅限于京剧等传统戏曲,还可以包括各地的地方戏曲,让学生了解到戏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一)三觉互动,促进学生兴趣
1.“听觉”为先:以点探索内容聚焦,分解元素难点。改变戏曲本身作为主体的模式,注重学生聆听感受,设置与学生能力相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能够完成每一个小任务时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视觉”为要:以线创设多维渠道,激发学生兴趣。改变传统京剧只有“口传身教”的单一形式,运用戏曲官网、手机APP、京剧书籍、视频照片等方式,丰富学习路径,同时通过课堂个人表演、京剧题材绘本音乐剧、京剧大舞台、社团演绎戏曲作品等方式增加京剧文化活动,激发学生自我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3. “动觉”为重:挖掘传统内容,以面接轨当代审美。京剧教学内容设计与当代社会生活,人文思想,审美趋势接轨,让传统京戏曲化的传承符合时代特征,推动创造性内容转化,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戏曲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开展戏曲实践活动,如组织校园戏曲比赛、戏曲工作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戏曲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戏曲的热爱。
4. “触觉”为乐:服饰道具触摸,加深文化了解。学生通过触摸戏曲服饰和道具,感受其质地和制作工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戏曲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二)多觉教学,深入教学探索
1.结构化设计,串联活动,从局部到整体深入
(1)“吃披萨式”学习,逐个体验。将戏曲中的“唱”“念”“做”“表”分成四个板块进行“吃披萨式”以点聚焦式学习。如京剧经典剧目《卖水》中只学习感受京剧念白的部分。又如《三岔口》中只体验京剧的“做”。
(2)“个性化”伴奏,兴趣选取。运用奥尔夫打击乐器代替戏曲中的传统乐器“梆子”“锣鼓经”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结合之前所学的节奏经验,并配合京剧伴奏中特有的节奏型如“有板无眼”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京剧节奏伴奏,开发个性化思维。
(3)“自发性”感受,自然产生。“新体系”方式下的戏曲课堂,将戏曲元素融入普通歌曲中,如周杰伦的歌曲“霍元甲”等,学生在熟知该流行音乐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京剧唱腔的发声与流行唱法的区别,也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京剧的距离。
2.多觉式教学,师生共赢,从听觉到触觉体验
(1)增设表演平台。从学校的课堂上、社团中、比赛中、舞台上到家庭活动中甚至到社交活动中,都可以作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2)丰富学习路径。突破老旧的京剧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打开视野,借助现代化设备工具,自行搜索,开发和研究,而不只是局限于老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学习戏曲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戏曲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也应该为小学生学习戏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如开设戏曲培训班、举办公益演出等,为小学生学习戏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共促师生能力。“新体系”京剧课堂的创设,把学生眼界和思维打开的同时,对教师的能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综合艺术素养提升的同时,还需要运用各项现代技术于教学之中。
3.与时俱进,传承为终
(1)“绘本戏曲相结合”。将传统戏曲与奥尔夫绘本音乐剧相结合,通过学生喜爱的绘本表演形式来展现四大行当。
(2)“游戏互动新体验”。通过“行当扮演,你问我答”或是“你演我猜”等当代儿童游戏的活动方式融入戏曲文化,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3)“旧曲新创促思维”。对所学戏曲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创编拓展与延申。编出属于自己的现代京剧歌曲或是“京剧说唱rap”。探索将戏曲元素与现代娱乐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如创作具有戏曲元素的动漫、游戏等,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和学习戏曲。利用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渠道,扩大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戏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