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依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企业想快速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只有通过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才能最大程度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能。企业应结合实际,经过分析、对标、调研,运用精益研发体系的管理模式,组建专业的研发组织模式,利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协同发力,选取试点项目实施科技改革。可选取某个产业作为首个科改试点,进行模拟跟投、里程碑节点奖励、净利润分红三种不同方式、重建组合的激励模型,形成科改管理办法策略,明确项目激励的参与方式、奖励规则及退出机制等,从而推动公司与项目团队的深度捆绑,建立目标一致、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创新模式,同时可以有效地激发项目团队的创新活力,助力新产业的快速孵化和产业化落地布局。
【关键词】科技改革;科技创新;精益研发;产业化落地
1 科技体制改革概述
1.1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是指从事对科学技术的机构设置、管理研究、职责范围、权利义务的一整套国家层面的结构体系和制度设置。科技体制改革指为促进科技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调整、优化乃至重组的过程。因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关联日益密切,科技体制及其改革也通常包含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独特性和综合性进行识别,使得制度框架安排需要持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科技体制改革也因此需要不断深化。
1.2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指工业企业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具体活动,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1.3精益研发
精益研发就是将精益管理思想从制造环节向设计环节倒退和延伸,通过运用精益工具,形成精益化的研发体系,不断提升研发效率、质量,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精益研发通过流程化管理来缩短周期、改善工作质量、固化企业流程、促进团队合作,最终使企业管理标准化和程序化,形成高效的管控体系。
2.科技体制改革机制的实施背景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会议释放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强烈信号。
国企改革就是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根据新的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一是明确2020到2022三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2021、2022年是十四五开局前两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承前启后,是前一阶段国企改革的升级版,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二是明确国企改革重点是系统集成和落实落地。三是关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与以往相比,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主要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中央企业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交叉持股、战略合作将好戏连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领域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装备制造等专业化整合为工作重点。
3.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法路径
3.1精益研发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企业可采用精益研发的方法,以“精准、效益”为理念,以“模块化”为核心,以“高质量、低成本、短交期”为目标,以“正向设计驱动产品创新”为指导战略,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先试点、后推广”思路,找差距、补短板,将严格的标准要求和质量管控贯穿于精益研发全过程,实现精益研发流程规范化,使得研发知识得到积累与传承,从而建设研发业务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工业研发体系。
精益研发体系规划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进行规划实施。精益研发一期规划:围绕企业核心研发业务,对标精益研发理想模型,通过对研发部门的业务和信息化真实现状、问题、痛点进行梳理,找出差距,并重点针对差距开展业务优化、平台建设、管理改进三方面的工作,基于精益研发体系推进研发模式转型,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形成和全面提升。具体包括需求工程、产品技术平台设计(含平台化、模块化设计)、过程质量、知识工程、管理改进(含研发浪费整改)、对标分析等。精益研发二期规划:针对企业正向设计能力进行专项建设,形成完整的正向设计流程、方法、工具和平台。具体包括研发流程、综合设计、综合仿真、综合试验、精益项目等。
研究制定精益研发办法等,围绕精益研发建设要求,结合产业特点,夯实已有工作基础,围绕企业高质量研发之路,聚焦周期、质量、成本、功能、性能、安全绿色六要素,以正向设计、精益流程、精益项目、过程质量、协同研发、知识工程6大子体系为依托,形成三大精益成果:产品、人才、知识,瞄准一个支撑平台,即智慧研发平台,完成企业研发需求的精益研发体系。
3.2专业的研发组织模式
为了持续推进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多元产业提供支撑:不断优化多元产业管理数字化平台,推进新产业选择与评估决策体系的测试和完善,建立适合企业的新产业选择与评估的方法论,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产业孵化新模式落地,快速打通从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新产品研制、示范应用推广的技术创新链。
开展数字化业务,重点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方面开展数字化研究与建设,提质增效,降本节能。围绕智能产品研发数字化体系构建,结合精益研发成果,开展PLM-ERP深度应用和系统集成项目一期研发管理功能模块上线,开展三维结构化工艺建设方案设计与研究。
制定产业发展和信息化支撑业务运行管理制度。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实现科技创新性企业转变,支撑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3.3以科技改革三年行动为指导,推进相关机制协同发力
3.3.1科技激励机制
企业可成立科技改革领导组,负责全面统筹和策划工作,对科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指导督促科技改革工作推进;成立工作组,负责制定科技改革实施方案,编制任务分解及推进计划,及指导协调和评估考核,确保完成科技改革工作目标。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研究改革重点任务进展情况,交流改革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推进科技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可科改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确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动能,加速新产业培育孵化进程,充分发挥研究院创新主体作用,实施科技改革,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科技激励机制,制定科技激励机制改革指导意见,确定了科技激励机制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
深入调研交流,加强知识积累。围绕科技激励机制改革工作,开展广泛调研交流,通过与科技企业的线上或线下交流,学习科技激励机制改革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加深对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的认识,逐步积累学习科技改革工作经验,了解当前科研激励机制现状,完成了企业科技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为科技激励机制改革工作提供了知识积累。
对标示范企业,进行专项调研,调研期间针对现行科技激励机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科技激励机制方式及运用情况,编制科技改革调研报告,对企业开展科技激励机制研究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开展专项研究,创建激励机制。结合企业研发项目特点,确定项目试点,开展专项激励办法研究,创新性的提出模拟跟投、里程碑节点奖励、净利润分红三种不同方式组合的激励办法,形成项目专项激励制度,明确项目激励的参与方式、奖励规则及退出机制等。该办法的实施将极大的推动企业与项目团队的深度捆绑,建立目标一致、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模式。
3.3.2.创新评价机制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整体创新水平。建立系统全面的评价准则,多维度全方位评价研发人员工作效能。客观公正。从实际工作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做到评价有理有据,结果客观公正。统筹实施。统筹研发全流程工作,坚持创新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机统一,立足研发岗位,实现研发人员价值创造最大化。编制研发人员岗位评价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研发人员评价机制,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客观评价研发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引导研发人员准确的找差距,补不足,提升研发人员的工作效能,统筹研发全流程工作,实现创新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机统一,实现研发人员价值创造最大化。编制研发指标评价管理办法,构建研发指标评价体系,对研发工作进行多维度的综合评价,实现研发工作的纵向评价和横向对比,不断提升了创新效能,支撑企业高效创新发展,做严做实科技研发工作,持续推进精益研发,提高科技创新效能,提升研发水平和质量。
3.3.3创新协同机制
编制研发人员协同流转管理办法,按照统筹协调、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规范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实现集约化管理,研究院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人员协同流转管理机制,为科研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研发管理、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论证等重大和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攻关和突破最大限度的发挥研发人才创新效能,为支撑和引领企业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4.科技体制改革机制的实施效果
4.1管理效益
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的成功,形成“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创造利润为最终目的”的理念,引导研发人员向“技术商人”转变。修订产品立项管理办法、项目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立项与市场结合、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严控项目质量,使研发人员振奋精神,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研发项目和市场项目中来,从而转变传统研发理念。
4.2经济效益
企业选取研发项目作为科改试点,工作小组认真组织,开展广泛的调研和精心研究,最终创新性的提出模拟跟投、里程碑节点奖励、净利润分红三种不同方式、重建组合的激励模型,形成科改管理办法,明确项目激励的参与方式、奖励规则及退出机制等。方案的实施将极大的推动企业与项目团队的深度捆绑,建立目标一致,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模式,同时可以有效地激发项目团队的创新活力,助力新产业的快速孵化和产业化落地布局,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3社会效益
实施科技改革可以优化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新增就业人员。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研发人员培育了经营者、技术商人的思维,树立从企业的经营角度给公司创造价值的意识,尽可能围绕着如何降低成本去开展研发工作,以创造利润、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实施科改,以质取胜,以客户为导向,不断提高企业美誉度,科技产出大幅增加。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改革创新:“科改示范行动”案例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6
[2]田锋.精益研发2.0: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研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4
[3]刘华龙,奚国华.精益管理之道:中国高铁装备“智”造的管理基石.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