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新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1308
摘要:目的:分析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合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结果:施治前DHI眩晕程度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DHI眩晕程度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施治前RVA、LVA、BA三个部分的血流速度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RVA、LVA、BA三个部分的血流速度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合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盐酸氟桂利嗪;半夏白术天麻汤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有关,患者的脑干、枕叶、丘脑等血液循环均受到一定影响[1],可引起眩晕、耳鸣、头痛以及恶心等症状,对此类患者在治疗中需要调节脑组织血氧供应,促进血管扩张,如常用药物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血管扩张作用,对于改善脑供血不足、预防脑血栓形成均有重要价值[2],然而单一应用此药物仍有部分患者的疗效不佳。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中医常用的祛痰剂,可发挥化痰息风以及健脾祛湿等药用功效[3],本文将分析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合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7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n=37例)、观察组(n=37例),观察组男、女病例依次为20例、17例;年龄情况如下:46~78岁,平均数(60.35±2.06)岁;病程情况如下:1~7年,平均数(3.25±0.35)年。对照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9例、18例;年龄情况如下:45~79岁,平均数(60.36±2.05)岁;病程情况如下:1~6.5年,平均数(3.24±0.36)年。2组以上各信息资料平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5mg/次,每日口服1次。观察组患者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中药方剂如下:半夏为10g,泽泻、茯苓、葛根以及白术均各为20g,土鳖虫为30g,天麻、川芎以及陈皮均为15g,僵蚕5g。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例如耳鸣症状显著者添加石菖蒲和远志各10g,对于具有恶心呕吐且眩晕症状显著者可添加胆南星与竹茹各12g,外加代赭石30g,对于肝气郁滞者可添加香附10g,以及柴胡15g。中药煎煮并取汁300mL,患者日服1剂,等分为2份,并于早晚服用。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对其眩晕程度进行评估,方法为眩晕障碍量表(DHI),其评估内容有三个方面,即躯体功能、情绪状态以及社会功能,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即眩晕症状越严重。(2)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定,包括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和基底动脉(BA)三个部分的血流速度。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s),即均值加减标准差,均为t检验,计数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n(%)],均为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HI眩晕程度评分组间平行对比
施治前DHI眩晕程度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DHI眩晕程度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
表1 DHI眩晕程度评分组间平行对比(±s,分)
分组 | n | 施治前 | 施治后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37 | 52.36±5.96 | 20.13±5.06 | 26.372 | 0.000 |
对照组 | 37 | 52.38±5.97 | 30.62±6.65 | 19.285 | 0.000 |
t值 | 0.153 | 10.025 | - | - | |
p值 | 0.706 | 0.000 | - | - |
2.2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组间平行对比
施治前RVA、LVA、BA三个部分的血流速度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RVA、LVA、BA三个部分的血流速度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
表2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组间平行对比(±s)
组别 | 例数 | RVA(cm/s) | LVA(cm/s) | BA(cm/s) | |||
施治前 | 施治后 | 施治前 | 施治后 | 施治前 | 施治后 | ||
观察组 | 37 | 38.95±2.07 | 49.26±3.07 | 38.75±2.06 | 49.57±2.62 | 40.16±2.96 | 49.97±3.05 |
对照组 | 37 | 38.97±2.06 | 43.62±2.08 | 38.76±2.05 | 43.62±3.07 | 40.15±2.98 | 44.17±2.62 |
t值 | 0.265 | 5.027 | 0.286 | 7.025 | 0.631 | 6.365 | |
p值 | 0.395 | 0.010 | 0.507 | 0.006 | 0.208 | 0.015 |
3讨论
盐酸氟桂利嗪是目前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此药物能够对脑血管痉挛产生良好的拮抗作用,同时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帮助调节脑部微循环,然而单一应用仍有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并不理想,长期用药易产生副反应[4]。中医将此疾病纳入眩晕的范畴中,认为饮食不节、痰浊痹阻等均与此疾病的发生有关,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熄风化痰以及活血祛瘀等功效,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表明在盐酸氟桂利嗪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有效提升此类患者的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合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浩东,陈雅香.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5):673-675.
[2] 黄丽娟,钟王瑜.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3,38(20):3960-3963.
[3] 郭凤霞,康进忠. 针刺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6例[J]. 中医研究,2020,33(8):55-57.
[4] 任成思,艾邸,曹晓岚,等. 清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0):2194-2197,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