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模型在临床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3
/ 2

智能模型在临床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

黄冉冉  石林林  王婷  丁婷  刘方伟

宿迁市泗洪医院   江苏宿迁   223900

【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模型在临床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工作时间在2年之内的临床护理工作人员42例,在采用智能模型培训前后,对42名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和年资较低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和病情观察、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采用智能模型培训后,42名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和年资较低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和病情观察、护理突发事件应激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分别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智能模型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距离,让年轻护士有更多机会对无风险仿真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对提升护理人员综合岗位胜任力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智能模型;临床护士;培训考核;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老龄化、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护理学的需要也日益增加,同时对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护理学是一本对综合专科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极其严格的综合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临床护士巩固、学习护理学理论知识,对于临床护士临床实践能力,遇见突发事件的应激性评判能力,面对患者丰富的人文关怀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还存在一定不足。为了规范临床护理学教学模式,我国相继出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临床护生教学规范》等,从法律、医学伦理上限制了临床实习护士、见习护士等独立进行临床操作实践的机会[1]。临床实践是促进护士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胜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寻找一条安全有效的临床护士培训模式提升临床年轻护士的核心竞争力,是当今临床护理教学面对的综合难题。智能模型是将现代仿生学和电脑软件进行有机结合制定高仿真电脑模型,根据教学案例需求具备一定的“生理驱动功能”,如低血糖反应、心肺复苏失败的反应、呼吸、心跳骤停的反应、输液不畅的反应、导尿成功的反应等,为临床年轻护士提供一个“无风险”的疾病载体,创造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对于提升临床护士综合临床实践能力、管理协同能力、专业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2]。本研究将智能模型在临床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分享如下:

1.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工作时间在2年之内的临床护理工作人员42例,年龄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23.42±1.07)岁,分别来自门急诊、呼吸内科、心内科、胃肠外科等相关临床一线科室。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临床一线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均获得护士执行证书,具有临床独立操作能力;因进修外出学习、离职等原因突然中断规律实践培训的护理人员均排除在外。

1.2.研究方法:

1.2.1.成立智能模型仿真培训小组:成立以院操作队为主导,各科室临床带教老师为辅助的智能模型仿真培训小组,小组培训对象为工作时间在2年以内的年资较低的新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智能模型仿真培训内容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将临床常见的20项基础操作纳入培训内容,分别为氧气吸入、心肺复苏、留置导尿、鼻胃(肠)管置入、静脉穿刺、皮下注射、无菌技术等以较为灵活的方式纳入智能模型培训中,培训周期为1周一次。

1.2.2.临床案例设置:在每次智能模型仿真培训实施前,由操作队或者科室临床带教老师根据临床需要设置案例,案例1:如患者***,在给予心电监护期间,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需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为快速通过静脉途径应用急救药品,需立即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涉及的临床护理操作分别为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等;案例2如患者****,患者因急性脑梗死入院,因脑梗死后遗症合并吞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下腹部膨隆,入院6小时未有小便排出,涉及的临床基础操作分别为鼻胃(肠)管置管、留置导尿、口腔护理等基础操作。同时通过计算机设置智能模型的生命体征和生理性症状变化。在新入职护士及年资较低护士进行操作时候,智能模拟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心肺复苏气道开放成功智能模型会有一定的提醒,心肺复苏成功或者失败智能模型也会做出一定的提醒功能。

1.2.3.智能模型培训实施:新入职护士及年资较低护士在观摩各位年资较高的护理人员操作后,根据案例设置的情景模型迅速进入状态,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后,立即实施临床各项基础操作,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在实施留置导尿操作时候,操作成功后会通过智能系统有尿液回流;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在穿刺针尖处会有红色血液样的液体显示;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同样会出现复苏成功的电子显示信号等。

1.2.4.培训反馈:培训周期为每周1次,每月由智能模型仿真培训小组成员采用问卷星或者“一对一”咨询的方式向年资较高带教老师及接受智能模型培训的年轻护士进行意见咨询,针对智能模型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将案例设置和临床操作练习更加接近临床需求, 增加案例情景思考和预见性判断思维

[3]

2.观察指标:

2.1.在采用智能模型培训前后,对42名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和年资较低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和病情观察、护理突发事件应激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设定的检验水平为P=0.05。

4.结果:

4.1.在采用智能模型培训后,42名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和年资较低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和病情观察、护理突发事件应激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分别优于培训前,(P<0.05),见表1.

表1.采用智能模型培训前后,42名年轻护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观察与比较(分,χ ± s)

  组别

n

操作考核成绩

病情观察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前

42

82.120.55

86.811.39

83.122.34

  培训后

42

98.410.35

98.212.16

92.231.32

   P

<0.05

<0.05

<0.05

5.讨论:

护理学不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护理工作者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样也制定较为严格的标准。在目前愈加紧张的医疗就医环境下,患者对于自身的就医安全和舒适体验感提出更多要求,为了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和规律临床年轻护理人员的带教工作[4]。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护理实习生、年轻护理人员的临床教学法律法规,在保护患者及年轻护理人员的同时,也相对束缚了年轻护理工作人员的手脚,让年轻护理人员独立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明显缩小。2021版卫健委制定的《新人职护士培训大纲》明确提出:规范化临床技能培训是护理人才建设的重要阶段之一[5]。随着医院智能化的发展,为缓解当今护理临床教学的困境,各种智能模型和智能培训系统应运而生。本研究选择工作时间在2年之内的临床护理工作人员42例,将智能模型培训应用在护士考核培训中,培训后年轻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考核成绩和病情观察、护理突发事件应激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分别优于培训前,(P<0.05),可见智能模型给予年轻护士更多实践操作机会,让年轻护士更加自信地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综上所述,智能模型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距离,让年轻护士有更多机会对无风险仿真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对提升护理人员综合岗位胜任力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毅,李文娟,王彤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及效果评价——以女性患者导尿术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07):103-106.

[2]鲍文博,黄春梅,邬敏志,等.多站式仿真培训模式对新入院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8):145-147.

[3]李双会,华嘉志.基于NoteExpress文献计量法对我国高仿真模拟人在护理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4,7(02):163-166+173.

[4]裴先波,张旭,周芙玲.高仿真模拟教学联合护理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4,38(01):112-117.

[5]韩丽丽.混合式教学与仿真模拟实践在急救护理学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0):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