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摘要:目的:肿瘤疾病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疼痛管理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60例肿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58.32±3.45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采用疼痛管理,患者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59.13±4.23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两组均为肿瘤疾病患者确诊病例,并且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结果:对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45±0.89)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6.23±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结果显示,采用疼痛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实施疼痛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并促进术后恢复。疼痛管理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
关键词:肿瘤疾病;射频消融术后;疼痛管理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消融术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术后疼痛仍是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1]。因此,对肿瘤疾病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疼痛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术后疼痛管理的有效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促进康复进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60例肿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58.32±3.45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采用疼痛管理,患者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59.13±4.23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两组均为肿瘤疾病患者确诊病例,并且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
纳入标准:本研究纳入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肿瘤疾病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疼痛评估数据[2]。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等不宜参与研究的患者[3]。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药物管理、生活护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在病情观察方面,医护人员会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以及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药物管理方面,医护人员会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关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生活护理方面,医护人员会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同时,还会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的恢复。心理支持方面,医护人员会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常规护理方法+疼痛管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采用疼痛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射频消融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疼痛评估,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评估采用国际通用的疼痛评分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医护人员会主动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倾听其描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
对患者进行疼痛宣教,使其了解射频消融术后疼痛的原因、表现和处理方法。宣教内容包括疼痛的概念、疼痛对康复的影响、疼痛缓解的方法等,以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制定个性化的疼痛药物治疗方案。选用有效的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疼痛缓解。同时,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1.2.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的疼痛的变化,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进行评估。0分:代表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3分以下:代表患者出现了轻微的疼痛,但是尚可以忍受。4~6分:患者有明显的疼痛,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尚还可以忍受;7~10分:患者出现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质量和食欲[4]。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比较
对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45±0.89)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6.23±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除了疼痛评分外,还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采用疼痛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3讨论
本研究针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及恢复情况进行了深入对比。结果显示,在采用疼痛管理的观察组中,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发现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疼痛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对疼痛的有效管理成为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除了疼痛评分的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体现在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缩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这些指标的改善不仅表明疼痛管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也反映了综合性疼痛管理策略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有效性。疼痛管理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手术类型等多种因素。通过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此外,对于疼痛管理策略的具体实施细节和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未来,可以通过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以及长期的随访观察,来更全面地评估疼痛管理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实施疼痛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并促进术后恢复。疼痛管理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
参考文献:
[1]张道忠, 王树军, 曹亮, 刘金山, 姜淮, 王义.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肺不张发生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 (14): 3424-3426.
[2]陈书聪, 谢林峻, 李季, 马静.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 38 (S2): 106-107.
[3]詹莉, 耿磊, 姬滢. 中医敷贴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 27 (S1): 164-165.
[4]陈冬萍, 肖书萍, 饶亚丽, 刘家成. 肝癌患者行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 (05): 38-40.
作者简介:刘影(1990—)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单位: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邮编1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