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卫生院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评估中医药辨证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舒张压(DBP)以及收缩压水平(SBP),对比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MoCA)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oCA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DBP)以及收缩压水平(S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辨证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通有利于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药辨证;H型高血压;血管性痴呆
H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一种复合性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病风险和难治性。与此同时,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H型高血压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传统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抗高血压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但在控制病情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在中医理论中,H型高血压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失调、气血瘀滞、痰浊阻络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可以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状态,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中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9岁至80岁,平均年龄(73.11±2.82)岁。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0岁至82岁,平均年龄(72.41±2.63)岁。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如性别、年龄、病情等均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口服5mg,每天一次;叶酸片,每次口服0.8mg,每天一次;盐酸多奈哌齐片,每晚睡前口服5mg[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不同的病证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肾精亏虚证,若为肾阳虚者,使用右归饮加减;若为肾阴虚者,使用左归饮加减。对于痰浊阻窍证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瘀血阻络证者,使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肝阳上亢证者,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火热内盛证者,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滞浊留证者,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气血亏虚证者,使用归脾汤加减。这些中药均先在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20分钟,每天一剂,早晚分服。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治疗[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舒张压(DBP)以及收缩压水平(SBP),对比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MoCA)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DBP)以及收缩压水平(S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mmHg)
分组 | SBP | DBP |
观察组(n=30) | 121.44±13.02 | 83.63±7.38 |
对照组(n=30) | 143.81±14.56 | 97.49±8.87 |
t | 6.273 | 6.579 |
P | <0.05 | <0.05 |
2.2对比组间患者的MoCA治疗前后分数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oCA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患者的MoCA治疗前后分数
分组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n=30) | 21.17±3.59 | 29.76±2.57 |
对照组(n=30) | 21.57±3.51 | 24.75±3.05 |
t | ||
P | <0.05 | <0.05 |
3讨论
H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这种病症的复合形式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血浆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途径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与单纯高血压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治疗难度也更大[4]。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行为改变等症状。其主要病因包括脑卒中、慢性脑供血不足、小血管病变等。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氧、神经元损伤等多个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负担的重要疾病之一。
H型高血压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密切。高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等途径,增加了脑血管病变的风险,从而加速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高血压也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的共同存在不仅使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挑战[5]。因此,研究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首先,高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多种途径对血管造成损害。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产物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此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还可以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其次,高血压通过增加血管壁的机械应力,导致血管重塑和硬化,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的病变。高血压还可以引起小动脉玻璃样变和脑微血管病变,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和脑组织缺氧,最终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下降[6]。在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H型高血压与血管性痴呆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血压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脑血管的病变,导致脑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脑组织缺氧加重,神经元损伤加剧,认知功能逐渐恶化。此外,血管性痴呆的发生还与脑血管的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损伤脑微血管,导致脑微循环障碍,加重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加剧痴呆症状。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也是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的基础。辨证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情的性质、部位和病因,归纳出具体的证型。论治是指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尤为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涉及多个脏腑和多种病因。首先,中医通过辨证分析,确定患者的主要病因和病机。例如,对于H型高血压,中医可能会辨证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不足等,而对于血管性痴呆,中医可能会辨证为瘀血阻络、肝肾阴虚、痰浊阻窍等。在此基础上,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其次,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中医认为,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通过辨证论治,可以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辨证论治的原则还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状态,既要治标,也要治本。通过综合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增强其自我修复能力。总之,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的核心原则,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辨证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通有利于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阙彬福,曾小连,马观福生,等.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4,46(05):1529-1532.
[2]贺杰,赵永华.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07):84-87.
[3]陈英华,孙玮,王浩宇,等.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J/OL].中国针灸,1-17[2024-06-02].
[4]胡梦露,李飞,邱帅辉,等.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01):133-138.
[5]王凌玲,林伟青,蒋玲霞,等.中医药辨证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06):1281-1284.
[6]吕志民.中医药辨证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2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