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运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掷骰子法分为2组,30例/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给予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检查2组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与参照组相比(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伤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出血)更低,与参照组相比(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
肠道肿瘤的临床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使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1]。在以往治疗中多采取常规开腹手术,然而该治疗方案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相对较高,且术中创口较大,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因此限制临床应用[2]。近年来,随着临床中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特别是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使得微创手术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开展。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纳入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按照掷骰子法分为2组,参照组、研究组各为30例。参照组,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龄26~77岁,平均(48.93±6.38)岁。研究组,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28~79岁,平均(48.79±6.72)岁。2组资料相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过CT、肠镜以及胃镜等检查,确诊为胃肠肿瘤;②均为首次确诊;③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多发性肿瘤患者;②重要脏器功能存在严重障碍。
1.3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后,患者保持仰卧位,给予常规全身麻醉,依据其疾病类型及肿瘤位置、结构和形态等相关情况对其肿瘤良恶性进行判断,并依据患者病灶部位采取相应的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常规缝合并采取消毒处理,并于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研究组给予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体位调整为仰卧位,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在术前正确摆放腹腔镜和内镜的位置。在胃部肿瘤的患者脐部下方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建立人工气腹,调整腹腔压力在12mmHg。在脐部左侧平行6毫米处作为主要操作孔,置入Trocar,在脐部和剑突连接中点位置作为左侧3毫米的辅助操作孔,再次置入Trocar,置入腹腔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置入内镜,根据内镜图像观察病灶具体情况,切除处理。
1.4 观察指标
(1)平均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2)并发症发生率,包含伤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出血。
1.5 统计学处理
2组数据以SPSS26.0统计学软件操作,处理各类项目时,差异性检验方式与表示形式:计数数据对应x2值、[n(%)],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分别为t值、(均数±标准差),P<0.05,则统计值有一定意义。
2.结果
2.1 对比2组手术指标
如表1,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
表1 对比2组手术指标 {}
组别 | 手术时间(min) |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 | 住院时间(d) |
研究组(n=30) | 86.89±10.75 | 3.78±0.84 | 6.31±0.52 |
参照组(n=30) | 170.89±20.84 | 5.12±1.56 | 11.39±1.78 |
T值 | 19.6205 | 4.1424 | 15.0044 |
P值 | 0.0000 | 0.0001 | 0.0000 |
2.2 对比2组并发症情况
如表2,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表2 对比2组并发症情况 {n(%)}
组别 | 例数(n) | 伤口感染 | 肠梗阻 | 吻合口出血 | 并发症发生率 |
研究组 | 30 | 1(3.33) | 0(0.00) | 1(3.3) | 2(6.67) |
参照组 | 30 | 4(13.33) | 2(6.67) | 4(13.33) | 10(33.33) |
X2值 | - | - | - | - | 6.6667 |
P值 | - | - | - | - | 0.0098 |
3.讨论
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导致胃肠道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胃肿瘤是指出现在胃部和肠道中的一种肿瘤,其临床上的症状相对较轻。胃肠道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胃部疼痛、出血等。手术是胃肠道肿瘤的主要疗法,但由于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因此,常规的开腹手术已逐渐被取代。腹腔镜可以在不牵动患者腹腔器官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和方位进行检查,无漏诊以及误诊。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康复快等优点。内镜具有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分辨率高等优点,尤为适合观察微小病灶。并且具有录像、储存功能,能将病变储存起来,便于查看及连续对照观察,减少内镜检查时间
[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与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多种类型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胃肠道肿瘤临床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如传统开腹手术,其适用范围较广,能够在清晰的视野下对较大体积的肿瘤进行彻底切除,但其方式在操作中容易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腹腔镜属于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对患者机体干扰较小,操作过程较为轻柔,能够降低手术对血管与神经的刺激,减少对肿瘤免疫水平的影响;同时腹腔镜术中采用超声刀对肿瘤组织进行分离,可以降低局部损伤与术中失血量,并可对血管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对肿瘤细胞发展起到阻滞的效果。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单独使用腹腔镜缺少精细触觉反馈,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对病灶定位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因而需要内镜辅助治疗[4]。腹腔镜联合内镜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治疗,面对胃肠道肿瘤向腔内生长、浆膜层变化不明显的特点,可以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而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降低对患者造成创伤,进而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通常会因为手术创伤、失血失液、麻醉效应以及患者紧张焦虑等因素的影响,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其应激反应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与炎症因子,对患者胃肠道黏膜屏障造成损伤,进而诱导胃肠出现神经功能紊乱与胃肠道激素失衡的情况;且氧自由基的增加会造成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对患者机体的刺激,减轻患者因手术出现的应激反应,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解剖结构,降低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伤,进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5]。
综上,胃肠道肿瘤应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高志强.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4):182-184.
[2] 张作君,彭涛. 超声内镜下辅助腹腔镜切除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7):148-151.
[3] 耿绪旺.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8):150-152.
[4] 蒋良友.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胃肠黏膜下肿瘤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8):7-10.
[5] 熊克辉,严命熔,黄小荣. 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9):46-47,81.
李丽,1979.11.20 汉族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田莉,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河北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