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方法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5
/ 2

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方法与实践

王晓琴

仪陇县马鞍镇第二小学校  四川省南充市  637631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保持科学的教育观,以发展的眼光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达到推动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尤其是面对习惯正在养成的小学生时期,教师更应该把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明确学习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方法实践

【正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仍处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指导。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版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这一时期的教学,推动学生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需要在锻炼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的同时,不断挖掘和打造教学的创新路径,推动学生学会从阅读之中收获更多知识与经验,突破往日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局限,不断提升自身的也遇到能力,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要作用。如今,小学教师往往形成了积极锻炼和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训练受制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教师的教课往往较为单一,缺乏生动性,过程中未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导致整节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在教学课文时,学生往往呈现被动吸收课堂知识的状态,学生不愿意通过阅读课文去思考课堂问题,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重难点的指导。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完整的教学设计需要良好的教学目标作导入。大部分语文教师仍存在教学方向感较弱,重难点不突出等普遍问题,往往按照自己的感觉和习惯主导一节课堂,流于课堂形式,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教师教学活动出现设计不合理的现象。部分教师已形成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的意识,但是课堂的实践较为有限,教师无法分配好教师讲解与学生阅读的时间,导致两者之间有失偏颇,可能会出现阅读时间过长,教师讲解时间不足,或者学生阅读时间过短,难以获得相关阅读感受与体验的现象,造成课堂效果不尽人意的效果。

二、创设具体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多具有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打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景环境。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乐、照片等展示具体环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媒介,利用多媒体对感官的刺激,充分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思考和探索的眼光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持续而强烈的兴趣,不仅让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强化了语文课堂的授课效果,产生良好的授课效果。例如:在学习一篇文言文时以趣味动画的方式介绍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迹,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学习散文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名人名言以及名人事迹,从字里行间深入了解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经历。

例如:小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关于黄山风景区的宣传片,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感受到黄山景区的秀丽景观。并在课件中的展示奇石的相关照片,进一步深入课文主题,并配合对学生的引导式话语,如:“那么黄山奇石究竟是怎么样的,让同学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奇石的魅力吧!”逐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自己和学生代入黄山参观者的形象,以参观风景的视角,以切换视角的方式阅读课文。如“近处看,仙桃石就像从天上飞下的大桃子;再往远处看,猴子观海正像猴子一样栩栩如生地蹲在山头,看云海翻涌。”以这样导游式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更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整节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带领学生思考“如果作者是你,你会如何描写一块石头呢?”的问题,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发掘描写技能,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通过阅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是开启一个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前必须针对班级学生学情,设计适合的教学目标,并及时考虑教学目标的可实施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即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或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挖掘出学生怎样的潜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熟悉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并在课堂之中实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的内容,规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毫无头绪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教学目标能够自发地主动地阅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养成通过阅读发现问题答案的能力。

例如:小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教师要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生词,做到正确流利地阅读和背诵课文,并通过阅读课文,认识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特点。重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额特点,把握写具体事物的方法,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训学生自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向学生提问:“作者都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呢?”让学生能够阅读课文自主探究问题,回答出:“触、变、拉、贴”等动词,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通过简单地重复阅读、灌输式地传达阅读知识而达成的,而是强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思维,传授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受益匪浅。每节课堂的时间都有限,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完成预习任务,而不应带到课堂之中来,浪费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给教师自身造成较大的教学压力。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也不宜过长,应以片段阅读为主,把控好课堂时间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将“准确率”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富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教师可以以“读写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不仅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在阅读之中提升写作的能力,加强阅读的效果。

例如:小学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教师在上一节课堂结束后,应布置提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熟悉的生字和生词,并能够通过查找字典、搜索网络等形式,掌握字词的运用,体会闰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情节开展部分阅读的方法,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2至5自然段,阅读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着重描述的写作手法。其次,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同学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层次、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从中获得较好的审美体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到第一自然段,反复阅读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并提出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参考作者的笔法,自己书写心中难忘的瞬间,从而强化本节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正处于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阅读会推动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更为后续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挖掘合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卢琳.巧意点拨: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方法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02):46-48.DOI:10.13525/j.cnki.bclt.202402015.

[2]赵芬兰.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分析[J].新课程,2021,(4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