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2.湖北省协诚交通环保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技术改造是当前水务行业遇到的常见季节性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的技术要求和挑战,探讨了水质处理技术、设备运行效率、节能减排、防冻措施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案,旨在提高给水厂的运行效率、水质安全和节能性能,为水厂低温低浊原水改造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水质
1 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的技术难题
水厂低温低浊原水是一种季节性现象,在我国多数水厂原水中均会季节性发生。当水厂原水进水水温低于10℃、浊度小于30NTU且混凝沉淀效果不好的水源称为低温低浊原水,多出现于水库水、江河水。低温低浊原水往往造成水厂絮凝池中絮凝效果不好,进而影响出水水质。虽然有很多关于低温低浊原水的相关研究,但是水厂低温低浊原水技术改造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难题:
1.1原水处理技术难题
低温低浊原水的处理要求较高,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处理技术,如超滤、反渗透等,以确保水质符合出厂标准。与传统的给水厂相比,低温低浊原水需要更高的处理技术,以应对更加苛刻的水质要求。
1.2设备适应低温环境难题
在低温条件下,部分设备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选择能够适应低温环境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针对低温环境,需要采用符合环境温度要求的设备,如低温耐寒的泵、管道和阀门等,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1.3节能减排与运行成本难题
低温环境下,设备运行效率可能下降,需要考虑如何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能耗和运行成本。针对这个难题,需要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如余热回收、能量优化管理等,以降低运行成本和环境污染。
1.4防冻措施难题
在寒冷地区,低温环境下给水管道容易结冰,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确保管网畅通。防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管道敷设方式、保温材料的选择、供水管道的排水等因素,以确保给水管道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1.5智能化管理难题
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可能需要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控能力。智能化管理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6应急预案与安全保障难题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给水厂的运行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水厂的正常运行和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需要综合考虑设备故障、水源污染、供水管网故障等因素,以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障供水安全。
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中的技术难题主要涉及水质处理技术、设备适应低温环境、节能减排与运行成本、防冻措施、智能化管理以及应急预案与安全保障等方面。针对这些技术难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安全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低温低浊水给水厂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
2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技术实施与优化
2.1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技术实施
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混凝技术、过滤技术、消毒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细致规划和科学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及其实施过程。
2.1.1改造技术
(1)混凝技术。混凝技术是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或聚合硫酸铁(PFS),并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需求确定最佳投加量。混凝过程中应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促使颗粒物质快速聚集形成较大的絮凝物,便于后续过滤处理。
(2)过滤技术。过滤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是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必要步骤。常见的过滤方式包括砂滤、活性炭滤和膜分离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滤料,保持过滤效果。优化过滤工艺,提高过滤效率和水质稳定性。
(3)消毒技术。消毒技术用于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供水安全卫生。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水质特点和消毒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式,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4)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提高给水厂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人为操作误差。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自动化监测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节。建立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策略,提高操作便捷性和反应速度。
2.1.2实施过程
(1)前期准备。对原有设备和工艺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改造目标和方案。
(2)工艺设计。根据水质特点和改造需求,设计混凝、过滤、消毒及自动化控制等工艺流程,并选择适当的设备。
(3)设备更新。更新混凝沉淀池、过滤器、消毒设备等关键设备,确保新设备性能优越。
(4)试运行与调试。进行试运行,调整工艺参数和设备设置,验证处理效果。
(5)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培训操作人员,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6)监测评估。建立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水质指标,评估改造效果,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7)持续优化。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稳定性,实现更高水平的供水质量。
2.2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技术实施优化
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涉及混凝、过滤、消毒和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性优化可以提高处理效率、水质稳定性和设备运行可靠性。下面将针对这些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如何实施技术性优化。
2.2.1混凝技术优化
(1)混凝剂选择优化。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混凝剂类型,考虑投加量和混凝条件,以提高混凝效果。
(2)混凝剂投加控制优化。引入自动化混凝剂投加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水质参数,调整混凝剂投加量,确保混凝效果稳定。
(3)混凝速度优化。调整搅拌速度和混凝时间,促进颗粒物质快速聚集,提高絮凝效率。
2.2.2过滤技术优化
(1)过滤介质优化。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如砂滤料、活性炭或膜分离,根据水质情况和处理要求进行优化,提高过滤效果。
(2)过滤速度控制优化。确定最佳过滤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效果不佳,保证水质稳定。
(3)清洗系统优化。定期清洗过滤介质,引入在线监测系统,根据实时情况调整清洗频率,延长过滤介质寿命。
2.2.3消毒技术优化
(1)消毒剂选择优化。综合考虑消毒效果、安全性和环保性,选择最适合的消毒剂类型和投加方式。
(2)消毒剂浓度控制优化。实施自动化消毒剂投加系统,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实时调整消毒剂浓度,确保消毒效果稳定可靠。
(3)消毒工艺流程优化。优化消毒工艺流程,提高消毒剂利用率,减少消毒副产物生成。
2.2.4自动化控制技术优化
(1)数据监测与分析优化。引入先进的数据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水质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2)自动控制系统优化。更新自动控制系统,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实现智能化运行管理。
(3)远程监控与调控优化。实现远程监控与调控功能,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和调整处理过程,提高运行效率和及时性。
通过技术性优化混凝、过滤、消毒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提高低温低浊水处理效率、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和化学品使用、提升水质稳定性,在改造过程中更好地保障供水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3总结
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技术是为了应对水源水质变化和环境需求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改造过程中,需要优化水质处理技术、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加强防冻措施和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综合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案,可以提高给水厂的运行效率、水质安全和节能性能。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温低浊水给水厂改造技术将继续得到优化和升级,为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岳浩伟,王珊,单志超,等.钛铁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22(009):041.
[2]李欣.超声技术与混凝联用处理冬季低温低浊水[J].山东化工,2022(051-011).
[3]包相闱,蔡一润.气浮工艺在低温,低浊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嘉善千岛湖水厂为例[J].科学技术创新,2022(13):129-132.
[4]岳浩伟王珊单志超张克峰徐晓鸣李佳岷.钛铁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22,41(9):50-58.
[5]童佳佳,张秋勉,李纲,等.气浮与多种常规工艺联用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分析[J].净水技术,2023,42(4):19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