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中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100
摘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障土地安全。然而,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可能会对整治项目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地质灾害的视角,分析了其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影响分析;对策建议
1、地质灾害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影响
地质灾害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安全风险、工程难度增加和土地利用效率降低。首先,地质灾害对整治项目的安全风险影响重大。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整治区域内的施工设施和居民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安全风险严重威胁到整治项目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导致项目中断或终止。因此,在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其次,地质灾害可能增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工程难度和成本。地质灾害发生后,整治区域的地形地貌可能发生变化,原有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布局可能需要重新调整。这不仅增加了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还可能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例如,地质灾害可能导致道路中断,需要重新规划和建设新的交通设施;地质灾害还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需要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这些都会增加整治项目的工程难度和成本,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效果。
最后,地质灾害可能导致整治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利用效率是衡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地质灾害可能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土地的农业生产和开发利用价值。例如,地质灾害可能导致土地退化,使得土地不适合农业生产,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此外,地质灾害还可能导致土地污染,影响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时,必须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对策与建议
2.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进行详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下是一些对策和建议:
①强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意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将其纳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必备程序。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知识的培训,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②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标准、方法和流程。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评估方案。
③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分析等,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不断优化评估技术。
④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融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水利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要加强这些领域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⑤落实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成果:将评估结果作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重要依据,指导实际工作。对高风险区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降低灾害风险。对中低风险区域,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应急预案,确保项目安全。
2.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一套综合性的策略,旨在通过评估、监测、工程治理、植被恢复、土地规划、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科学研究、沟通协调和资金保障等多个方面来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从而减少其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潜在威胁。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这包括评估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等因素,以便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其次,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地质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这样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损失。针对已识别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需要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如加固边坡、修建排水设施、设置防护网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可以增加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地表抗灾能力。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也是减少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建设和其他人类活动,以减少灾害风险。同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资源配置,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此外,加强对地质灾害成因、预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后,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保障机制。这样可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
2.3 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
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制定一套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建立相应的救援机制,可以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首先,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易发区域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应急预案应包括预警信号、人员疏散、抢险救援、医疗救护、交通管制、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建立救援机制,包括组织架构、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救援设备等。救援队伍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如地质勘查、搜救、医疗救护等。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军队、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此外,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等,实时监测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地质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设立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实时数据传输,提高预警准确性。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如新闻媒体、网络、社区宣传等,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掌握基本的逃生、自救、互救技能。在实际应对过程中,要确保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的落实。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要对救援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应急响应能力。最后,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资金的充足性和稳定性。
3、结论
地质灾害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采取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对整治项目的影响,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晓波.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29(2):1-8.
[2] 王伊霞.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综述[J].工程地质学报,2019,21(3):25-32.
基金项目: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DJNY2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