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7
/ 2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探讨

肖敏

辽宁省有色地质一〇三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丹东  118017

摘要: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都是专业的地理研究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两者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两者虽然研究对象有所区别,但是研究本质有着共同点,相互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互相重叠。本文从两者研究广度区别、联系统一关系、以及具体应用等三方面探究其存在的基本关系。

关键词:构造地质;工程地质;基本关系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的地表环境,结果导致近年来地震、泥石流现象频繁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且使人们原本有序的生活变得杂乱无章,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此外,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打破了区域的生态平衡,所以,地质专家们必须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来修复地质环境。

1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

1.1构造地质概念

构造地质是研究地球表层岩石圈构造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地壳的运动、变形、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过程。构造地质的研究对象包括构造单元(如断层、褶皱等)和构造体系(如板块构造体系、造山带等),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构造地质的主要概念包括:

断层:地壳中岩石因受力而发生断裂,并在两侧产生相对位移的地质现象。根据位移性质,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

褶皱:地壳中的岩层因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而产生弯曲和折叠的地质现象。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岩浆活动:地球内部熔融岩浆上升至地表或侵入地壳的过程。岩浆活动包括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产生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沉积作用:地表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碎屑物质,在河流、湖泊、海洋等环境中沉积堆积的过程。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构造单元:地壳中具有相同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的岩石单元。构造单元包括断层、褶皱、岩浆岩、沉积岩等。

构造体系:由一系列构造单元组成的地质结构体系,反映了地壳运动的基本格局和演化历程。构造体系包括板块构造体系、造山带等。

1.2工程地质概念

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影响的学科,主要关注地质结构、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质灾害等方面。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包括地壳表层的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和地质灾害等。

工程地质的主要概念包括:

地层岩性:地壳表层岩石的种类、分布和性质。地层岩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上,如强度、变形、渗透性等。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断层、褶皱等构造现象。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基稳定性、地基承载力等方面。

地下水:地下岩石层中存在的液体。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渗透压力、土体软化等方面。

地质灾害: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生活造成危害的灾害。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地基承载力:地基土体在荷载作用下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地基承载力是工程建设中关键的地质参数,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地质勘察: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资料和参数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地质勘察包括地面勘察、钻探、物探等方法。

2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众所周知,地壳和地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地质环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的地质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的破坏了地壳和地表环境,造成了近年来地震、地裂、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因此,对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的研究日益重要。

构造地质学相较于工程地质学,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标,所以,工作人员在做构造地质研究时工作效率较高,而且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研究出地壳或者岩石圈的构造,然后对被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修复工作,改善目前我国日益加剧的地质灾害问题。而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人类活动以及建设工程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然后总结出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对地质的破坏程度。通过工程地质学,建筑行业可以选择出更加合适的建设场所,但是,工程地质学并不包括研究地壳或者岩石圈的生成演化,所以对于后期修复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工作人员应该把构造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相结合,这样既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还能够保护我国的地质环境,减少地震现象的发生几率,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构造地质是工程地质有效的理论依据,是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安全保证,所以,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为了保护我国的地质环境,工作人员一定要协调好构造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关系,在工程地质中合理应用构造地质的理论,顺应地壳的运动规律,在维持地表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建设工程,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 构造地质学在工程地质学中的应用

3.1地质构造调查和评价

深层地下的地质稳定性取决于深层地下的地质特性。地下深层地质直接影响着地壳运动。地下岩层一般可分为四层:承压层,过渡层,地幔层和地壳软层。通过对岩石断裂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的研究,得出了区域稳定动力学理论。通过该理论的应用,可以将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与地震活动结合起来,对地质条件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得到区域深层地壳的稳定性。在变质带深层地壳中,其性质会影响区域性地壳的稳定性。通过对变化带的研究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适合工程建设的稳定位置。

3.2工程选址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的选址中,建设项目的选址首先要考虑区域构造稳定性,而区域构造稳定性主要从大地构造单元及地震带情况及工程区附近有无活动性断裂出发选择相对安全稳定的地段作为建设场地,其次还要分析工程区有无不稳定的地质构造和不稳定的地质结构面,尤其是临边工程、边坡工程及地下洞室更为突出,选址时应避开不稳定边坡,尤其是地层走向和边坡走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小于边坡倾角的顺向边坡,岩体的不稳定结构面;地下工程的选址应避开不稳定地质构造,避免工程走向与岩石走向平行或相交角过小等等。当工程建设无法辟开时,应全面了解工程区地质构造,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处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建设及安全使用。在我国,目前工程建设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我们是无法避开地持构造的,因此在大多数工程建设对于地质构造说不是避让,更多的是处理,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应做好对地质构的详细地质调查、勘查,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处理。

3.3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中,既有地面工程又有地下工程。地面和地下施工需要同时进行,有时地下施工要比地面施工更为频繁。地下施工更为困难。除了承受地下建筑的地下压力外,地下环境也非常复杂。若因对地质构造及不稳定的结构面了解不够,后期施工时极有可能引发诸如塌方、滑坡、崩塌、边坡垮塌等地质灾害,直接危及工程建设及人身安全。因此,在工程建设前应充分进行地质勘察,详细了解地质构造和不稳定的地质结构面,通过对地质构造的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和改进施工方案,减少构造地质对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采用规范合理的施工工艺,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人身及质量安全,才能建设出更加优质的工程。

4 结论

综上所述,对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展开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地质工程施工中,应用构造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因素,展开实地考察,对施工场地展开全面考察和稳定性评估,不仅能够有效保障项目工程的顺利施工,也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今后也应当加强地质研究,促使各项工作高效率展开。

参考文献

[1]李长安 ,张玉芬 ,庞设典 ,官善友.以地貌单元为依据的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城市地质研究为例[J].地质论评,2019,65(03):645-652.

[2]姚志勇,孟祥连,李响,苗晓岐,赵文.中尼跨境铁路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07):028-034.

[3]席大鹏.工程地质测绘在KOLWEZI铜矿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8(02):125-12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