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执行率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8
/ 2

品管圈管理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执行率及效果评价

杨小燕,向泽东,刘曼,李星雨

广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 广汉 618300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16日~2023年1月15日本院就诊的心内科危重症患者52例进行研究,将其设为A组;另外,选取2023年3月1日~3月15日就诊的心内科危重症48例进行研究,将其设为B组。其中A组未实施品管圈管理,B组则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案。对比两组预防措施执行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B组预防措施执行率为91.67%,高于A组73.08%(P<0.05);实施品管圈管理后,B组患者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数值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VTE的预防实施品管圈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预防措施执行率,效果评价更好,可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心内科危重症;VTE;执行率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因年龄、心肌梗死、心动过速等疾病不能活动或卧床休息,极易出现VTE[1]。VTE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后的第三大常见血管疾病,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误诊率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2]。有研究显示[3],品管圈管理是一种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方式,小组成员可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明确主体、查找预防DVT护理质量合格低的原因,继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落实各项改进措施,能够提升DVT的护理质量。兹本次研究以心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此类患者DVT预防措施执行率及应用情况,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2月16日~2023年1月15日本院就诊的心内科危重症患者52例进行研究,将其设为A组;另外,选取2023年3月1日~3月15日就诊的心内科危重症患者48例进行研究,将其设为B组。其中A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1.28±6.12)岁;B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1.43±6.56)岁.以上两组患者信息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为心内科危重症;②精神意识正常者;③家属、患者对此次研究享有知情权。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肢体功能存在障碍;③既往存在VTE的情况。

1.4方法

   A组未实施品管圈管理,采取常规管理方案;B组则采取品管圈管理,方法如下:(1)建立品管圈管理小组(护士及医生等8名成员组成),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引进VTE智能防范管理系统,医生和护士共同评估(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评估等)可提升评估准确性,制定标准预防管理流程;(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层、规范化应用机械预防,让患者穿着抗栓弹力袜,掌握正确穿戴方法,并拍摄弹力袜穿戴标准化视频,对护士及医生进行IPC泵使用培训;(3)不断完善病情监测措施,规范腿围测量工具及方法,制定病情监测表单,悬挂于床尾,挂VTE高危警示标示,利用VTE精细化质控管理平台,每天进行督查,采用科室质控微信平台进行沟通、交流;(4)加强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工作,运用音频视频融合模式制作宣传手册和“抬高式主动/被动裸泵运动”视频,每天8点、16点播放给患者、家属看,开展多元化健康宣教,做好个体化指导锻炼,抬高床尾,协助患者翻身。

1.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预防措施执行率;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包括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用“±s”形式表示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采用t检验,以“%”形式代表执行率,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预防措施的执行率

与A组执行率相比较,B组预防措施执行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预防措施的执行率[n,(%)]

组别

例数

执行例数

执行率

A组

52

38

73.08%

B组

48

44

91.67%

χ2

4.043

P

0.044

2.2 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B组患者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数值水平均低于A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s,mPa·S]

组别

例数

血浆粘度

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

A组

52

1.87±0.34

5.13±0.32

10.56±1.35

B组

48

1.62±0.53

4.32±0.64

9.23±1.45

χ2

2.829

8.098

4.750

P

0.006

0.000

0.000

3讨论

   有研究显示[4],合理的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风险,PE相对风险降低2/3。DVT临床症状较为隐匿,一旦确诊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在采取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5]。本次研究中,与A组执行率相比较,B组预防措施执行率更高,且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数值水平均低于A组(P<0.05),可见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效果更好,能够提升执行率,利于护理质量提升,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分析原因在于品管圈管理当中加强了DVT的理论知识培训,更引进了VTE智能防范管理系统,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圈内成员(护士和医生)共同制定了预防DVT干预措施,使得护理实践更为标准化,规范了预防DVT的护理实践[6];另外,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层、规范化的使用不同的机械预防,包括了抗栓弹力袜、IPC泵等,指导患者正确穿着抗栓弹力袜,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IPC泵的使用,在患者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其腿围进行测量,制定病情监测表单,悬挂于床尾,挂VTE高危警示标示,以上措施可提升患者预防DVT认知度,使其更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利用VTE精细化质控管理平台,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控,DVT预防情况进行督促,制作宣传手册和“抬高式主动/被动裸泵运动”视频等,播放给患者观看,对患者开展多元化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积极运动锻炼、定期翻身等,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加快患者体内血液流速,还规范了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行为,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士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改进[7]

综上所述,针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VTE的预防实施品管圈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预防措施执行率及护理质量,可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茹,张凤,潘婷.品管圈在预防心血管重症卧床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0):52-56.

[2]唐舒亚,周花仙,熊伍军,等.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联动率[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10):84-88. 

[3]张雪艳.妇产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3):158-159.

[4]张运霞,张欢欢,刘洁,等.品管圈在提高VTE高风险患者标准预防执行率中的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0(5):345-348.

[5]张立平,刘洋,朱文勇.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预防措施医嘱下达完整率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19):3402-3405. 

[6]李春严,吴丽花,吴玲玲,等.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3,9(1):108-112. 

[7]明霞,夏冰,张洁.在运动关节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对该科患者落实静脉血栓栓塞症基础预防措施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4):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