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字成语的中日对译语料库构建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0
/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字成语的中日对译语料库构建与应用

冯斌斌、陈珂鑫、王清、吕行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近年,为更好地对外阐释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版本出版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包含了大量凝聚中国文化内涵的四字成语,目前国内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的研究颇为活跃。

本项目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四字成语及其日译进行收集和整理,构建中日对译的平行语料库,并从量化角度明晰四字成语这一类词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为之后相关翻译研究提供方法论,为四字成语的翻译实践提供译文参考。

1 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

依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的取向的不同,翻译策略可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类[1]

图一 翻译策略使用频率分布图

由图1可知,收集整理的745条中日对译语料中,625条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120条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由此得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四字成语的日译更倾向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接下来以具体的例句为基础,分别对归化、异化的两种翻译策略进行考察。

1.1 异化策略

具体表现为在翻译中,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特质,保留异国风味[2]

例1: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p25第三段

例文:沢東同志はこう述べている。「『実事』とは客観的に存在するすべての事物のことであり、『是』とは客観的な事物の内部的なっながり、すなわち法則性のことであり、『求』とはわれわれがこれを研究することである」。また、実事求是を「的があって矢を放つ」ことに例えた。『習近平 国政運営を語る』p26第三段

例1的“有的放矢”指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和行动有明确的目标[3]。日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四字熟语、惯用语。于是这里,日译本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成了「的があって矢を放つ」。

1.2 归化策略

尽量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来替换源语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恪守、回归目的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规范[4]

例2:我们要高举这面旗帜,切实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真心实意推动本组织框架内各领域合作,使成员国成为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同舟共济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p340第三段

日译:われわれはこの旗を高く揭げ、「条約」を確実に実行し、SCOの枠組み内の各分野における協力を誠心誠意推進し、加盟国は仲良く付き合う良き隣人、同舟相救う良き友人、苦楽を共にする良きパートナーとなろう。『習近平 国政運営を語る』p378第三段

例2的“休戚与共”形容同甘共苦。[5]日译本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尽量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替换了原文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更加简单易懂地理解原文内容。

2 四字成语的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是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6]

图2 各翻译方法使用频率分布图

由图2可知,收集整理的745条中日对译语料中,有57条采用了借用法,568条采用了意译法,102条采用了直译法,18条采用了直译+注的翻译方法。由此得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四字成语的日译更倾向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接下来以具体的例句为基础,分别对借用、意译、直译、直译+注这四种翻译方法进行考察。

2.1 借用

借用译法是翻译习语的常用方法之一,即借用目的语中相似的习语来套译原语中的习语。[7]

例3: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p415第五段

日译:さらに恐ろしいことに、このような者の一部は万事順調で、甚だしきは水を得た魚の如くで、払ったものは他人より少ないにもかかわらず、得たものは他人より多いのだ。『習近平 国政運営を語る』p467第四段

例3的“如鱼得水”多以“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和的人或进入十分适合的环境之中[8]。日文版采取借用法,将其翻译成了惯用语「魚の水を得たるが如し」。「魚の水を得たるが如し」出典于三国志,意思是「自分にふさわしい場所や得意の分野を得て、生き生きと活躍しているようす。」[9]。采用这样的翻译方法,让日本读者能够更加简单易懂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2.2 意译

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10]

例4:

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p10第二段

日译:この「三っの総」という概括は高所に立ち、要点を把握し、短い言葉で真意を伝えている。『習近平 国政運営を語る』p11第一段

例4的“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式[11]。在日语中没有与其一致的表达,为了避免读者理解出现偏差,日译本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手法将其翻译成了「高所に立ち」,保持原文内容。

2.3 直译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12]

例5:同时,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p330第五段

日译:一方、世の中の万物は常に变化する。「明者は時に因りて変わり、知者は世に随いて制す(䏈明な人は時代の変化に応じて自分のやり方を変え、知惠のある人は世の中の変化に応じて決まりを定める)。時宜に合わない古い考え方を捨て去り、発展を制約する古いしきたりを打破し、発展の活カが湧き上がるようこする。『習近平 国政運営を語る』p366第五段

例5的“不合时宜”是指不合时势所需;与事情不相投合[13]。日文版将其翻译成了「時宜に合わない」,忠实的翻译了原文的字句和语法。

2.4 直译+注

仅靠直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时,需要稍后适当添加解释性词语,即采用“直译+注释”的方法。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p169 第二段

日译:古代中国では古くから、「格物致知(事物の道理を追究すること)」「誠意正心(誠意を尽くし心を正すこと」「修身家(自分の行いを正して家庭をととのえること)」「治国平天下 (国を治め天下を平和にすること)」を重視してきた。ある角度から見れ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とは個人面、「家」は社会面、「治国平天下」は国家面の要請である。『習近平 国政運営を語る』p186 第三段

例6的“格物致知”是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14]。这里采用直译+注的翻译方法,在后面加上说明是为了让加读者更清晰明了地去理解“格物致知”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3 结论

本项目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文原版及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習近平 国政運営を語る』确定为研究文本对象,是在国家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进高校、进课堂、进教材)工作背景下,外语学习者结合语言学习特点开展的尝试和探索。其次通过统计考察客观地判断四字成语这一类词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能够为之后的相关翻译研究提供方法论,为四字成语的翻译实践提供译文参考。


[1] 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84

[2]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84

[3] 陈至立(2020).《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4] 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84

[5]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2010).《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83

[7] 董晖.习语翻译中的借用译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3:332

[8] 陈至立(2020).《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9] 魚の水を得たるが如し ことわざ・慣用句の百科事典 (proverb-encyclopedia.com)

[10] 意译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4%E8%AF%91/5356627?fr=ge_ala

[11]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2010).《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2] 直译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4%E8%AF%91/5356627?fr=ge_ala

[13] 陈至立(2020).《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2010).《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