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0
/ 2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研究

赵龙雨

身份证号:130726199311210411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矿产资源能够为工业化生产等多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但同时也要重视不规范的矿山管理、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矿山资源开采方法,都会导致一定的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并给当地的自然生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区;地质环境;生态保护

引言

在对边坡进行施工时,只有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够保证整个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传统的防治工作中的防治技术较为落后,导致防治工作的针对性不够明显,且防治效果不显著。而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防治技术的迅速更新,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新型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将其充分应用于边坡治理,同时结合地质环境保护的具体需求,保证边坡环境治理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1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目标

(1)煤矿开采中所产生的主要固废资源为煤矸石,可根据煤矸石制砖技术等固废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实现固废资源的“变废为宝”。(2)治理矿区内占用和破坏土地,恢复土地基本使用功能。(3)煤矿开采和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及时治理各类坍塌隐患因素。(4)对于矿山内未被破坏区域,继续维持原生地貌和自然景观。

2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措施

2.1遵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矿山开采是保证矿产资源稳定供应的必要手段,但是在长时间开采以后,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区都会出现地质结构破坏的问题,该区域的地质环境稳定性会逐渐降低,此时再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工作,其安全风险必然会成倍增长,无论是利用传统的人工开采方式还是利用机械开采方式都无法完全规避此类安全风险。因此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安全性原则放在第一位,在矿山开采项目立项以后,加强地质勘探工作、获得准确的地质勘探数据,并以此为参考编制内容完整、流程标准的开采方案,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保证矿山开采区地质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风险。第二,科学性原则。矿山地质环境的形成过程符合地质演进规律、其被破坏后的表现也与科学理论完全吻合,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遵守科学化原则,在对客观事实、科学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象条件等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另外,还需要尽快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手段,为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质量作出努力。第三,生态性原则。近年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旋律,矿山开采企业也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秉持着生态性原则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保证矿山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避免不必要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风险。

2.2动态监测

关于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亟需引起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动态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1)天气气候的监测。天气气候是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边坡工程进行天气气候监测方案的策划,尤其是在大风多雨季节。相关工作人员应成立监测小组,对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影响要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研究,要实时进行天气气候状况的监测。(2)人员的监测。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为破坏的风险性变大,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注意加强对人员的监测,例如,在成型的边坡工程现场,部分人群为了接近挡土墙进行拍照,这就极容易对排导沟以及抗滑挡土层等造成破坏,所以,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于相应设施的检查,加强防治工作的进行,对人为的风险进行限制与规避,进而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3)综合性监测。在进行边坡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由于导致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在进行实际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综合性的考量意识。当前要站在疫情、天气气候以及人流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相应预警方案的制定,并且要对相关的防控部门进行实时地监督与督促,使预警方案尽快落实。

2.3边坡滑坡防治

近年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滑坡现象也随之频繁。为了更好地防治该现象,应着重采用抗滑挡土墙进行相应预防工作。该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施工灵活方便,工作人员施工时间较短;其次,技术的适应性极强,对施工条件和环境要求不高;第三,该技术投资成本小、耗费资源少,且可以根据相应的需求随时地进行位置的改变;最后,占地面积较小,对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阶段,对于抗滑挡土层这项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并且涉及许多技术性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重视,以便于建设起高质量的抗滑挡土墙。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该技术革新与探索也要不断地进行,将该技术的发展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加强防滑效果、提升安全等级,以便于对边坡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做出保证。

2.4提升科研保障力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绝非易事,其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提升科研保障力度,无疑是优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政府有关部门应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力度,尽最大可能开发现有科研能力,对矿区土壤承受能力、污染物转移路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手段,确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成果。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不同情况,根据本地区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取得新成果。另外,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保证教育工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的效果,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将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源源不断地为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科研水平提供优质人才,使科研工作成为推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发展的新动力。

2.5关于坡面处理工作的开展

在实际进行路基边坡设计、规划时,需注重坡面平整度修整、设计坡率等,做好人工清理工作,确保整个坡面的平整、清洁。与此同时,要在上述清理、平整工作的完成过程中,时刻关注坡面斜率,保证其恒定不变。针对一些较为光滑的岩石,需以横向平行沟挖凿方式利用,实现加糙处理高质高效,规避基材下滑问题,为岩石表面及基材结合提供保证。

结语

对矿区地质环境灾害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采矿方法对矿区地质环境的综合影响。通过对长壁垮落法开采、部分(柱式)开采以及露天开采等多种采矿方法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它们在诱发地质环境灾害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将矿区地质环境灾害分为工程安全灾害与生态环境灾害两大类别,彼此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矿区灾害链”概念,为综合分析矿区地质环境灾害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胡炳南,颜丙双.废弃矿井潜在地质灾害、防控技术及资源利用途径研究[J].煤矿开采,2018,23(3):1-5.

[2]任辉,吴国强,宁树正,等.关闭煤矿的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保障[J].中国煤炭地质,2018,30(6):1-9.

[3]李怀展,查剑锋,元亚菲.关闭煤矿诱发灾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矿安全,2015,46(5):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