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无公害防控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1
/ 2

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无公害防控技术

佐热姆·达伊木

阿克苏地区温宿县阿热勒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843107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林业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构成挑战。有效的监测预报和无公害防控技术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发现并应对病虫害的威胁,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美好生态家园。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无公害防控技术

引言

林业病虫害是造成林木生长减缓、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构成威胁。有效的病虫害监测预报和无公害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保护树木生长、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森林管理的目标。在面对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时,需要深入研究创新技术,提升防控能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美丽生态环境。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气候是影响林业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气温、湿度、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病原体和害虫的繁殖和传播速度,暖湿环境常常助长病原体扩散,气象变化也使得原有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难以奏效。林木周围环境质量、空气湿度、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对病虫害的侵害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环境恶劣、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大量的病原体和害虫会找到适合爆发的环境。林木自身生长状态对于抵御病虫害的侵害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如果树木的生长状况良好、树体健康,抵抗力强,那就难以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控制病虫害的蔓延至关重要。当生物多样性降低、种类单一时,会导致某种病原体或害虫数量激增,从而造成病虫害暴发。人类的开垦、采伐、环境污染等活动也会对林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对病虫害防治带来挑战。

2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

2.1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

科学完善的监测预报机制,可以提前识别病虫危害风险,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准确数据支持,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建立统一规范的监测体系,包括各级监测站点的设置、监测指标和方法、数据收集和汇总标准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提高病虫害监测的效率和精准度,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警。基于历史数据和环境要素,建立病虫害发生的预警模型和系统,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引导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报数据的共享与合作机制,促进各地区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形成协同作战的态势。定期对监测预报机制进行评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优化,不断完善体系,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2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监测林业病虫害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确定地面接收器位置的系统。GPS技术能够准确实时地定位监测点位信息,帮助监测人员快速准确地掌握病虫害发生的位置和范围,为采取应急防控措施提供及时支持。结合GPS技术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空间数据的集成和分析,帮助更好地理解病虫害的分布规律,优化监测预报工作的效果。GPS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监测数据可以实时共享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协同性与效率。利用GPS技术可以实现对监测动态过程的跟踪和记录,监测结果可视化呈现,有助于评估监测效果,为长期预警与预测提供数据支持。通过GPS技术精准定位监测点位信息,及时发现病虫害的传播路径与方式,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最小化病虫害的扩散范围。

2.3遥感技术在林业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作为高效、快捷的数据获取手段,在林业病虫害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从大范围角度迅速获取病虫害灾情信息,实现对植被覆盖度、绿色指数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准确把握林地的状态与变化。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不同光谱特征和影像处理方法,识别病虫害的类型、程度和分布范围,为病虫害的诊断与监测提供客观数据支撑。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时序影像数据,可以开展病虫害的时空动态分析,跟踪病虫害的发展过程、评估影响范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基于遥感数据和监测结果,建立病虫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实现对病虫害发生的预警与预测,提前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为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提供空间信息支持,指导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3林业无公害防控措施

3.1加强检疫

加强检疫是林业无公害防控通过严格、科学的检疫制度和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的传播,降低其危害程度,保护森林资源。建立健全监管法规和标准,规范各项检疫工作流程和程序,确保检疫工作有据可依,规范有序进行。拓展检疫监测网络,加大检测设备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检疫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实时监控能力。对进口木材、苗木、种子等植物材料实施严格检疫查验,排查携带的有害生物,及时采取隔离防治措施,防止外来病虫害被引入。对出口植物产品进行检验、消毒等处理,确保符合国际标准和贸易要求,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通关顺畅度。加强与相关单位、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沟通交流检疫信息,共同推动林业无公害防控工作取得更好效果。加强检疫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公众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社会层面共同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氛围。

3.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控制害虫数量。鸟类作为自然界的天敌,对某些害虫具有显著的捕食作用,可以通过保护并合理利用鸟类来控制林业害虫的数量。设置或保留合适的鸟类栖息地,增加鸟类的活动量,提高害虫防治效果。利用一些对害虫有特殊杀伤作用的微生物,如昆虫病毒、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这些微生物能在害虫体内繁殖,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对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具有天敌关系的昆虫或者培育大量的捕食性昆虫,这些天敌食肉昆虫能够有效地吞食害虫,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3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对抗病虫害,无需使用化学农药,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防治方式。通过人工方式,喷洒水枪、粘虫板等器具来捕捉和消灭害虫。机械捕杀害虫不仅能够控制病虫害的数量,而且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在林木周围设置护栏、障碍物等物理屏障,阻止害虫的入侵,减少病虫害的传播范围。物理阻隔可以有效遏制害虫扩散,保护树木健康。通过提高环境温度、阳光曝晒等方式对害虫进行高温处理,实现害虫的消灭。还可以利用特定引诱剂诱捕部分害虫,控制害虫数量。结合生物和物理防治手段,可以更全面地保护林木健康,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

结束语

积极开展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推广无公害防控技术,是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加强科研创新,提升监测预警水平,优化技术手段,精准防控病虫害,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打造生态文明新格局,迈向绿色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岩峰.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无公害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6):50-52.

[2]郝富华.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防治措施[J].新农业,2022,(07):31-32.

[3]焦小飞.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探究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09):80-81.

[4]徐士红.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的核心思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7):105+107.

[5]王红英.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20,(17):75-76.